上海新闻

三明:泰宁着力打造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精品旅游城市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89

  21日,在泰宁县城3公里外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在垃圾填埋场底部铺设防渗膜。工地负责人李光彩说,项目总投资3100多万元,占地16万平方米,日处理垃圾将达140吨,目前,第一期建设工程已完工,12月前将投入使用。

  泰宁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工程是泰宁打造清洁卫生城市环境的重要节点工程。据介绍,该工程完工后,不仅可解决城区每天60吨的垃圾处理量,而且附近几个乡镇的生活垃圾也将得到妥善处理。垃圾处理污水经调节池、渗滤液处理、氧化池等工序后,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直接排入河道,不会造成污染。

  近年来,泰宁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大资源,突出城市个性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城区当作景区来建设,日益打造出一座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精品旅游城市。

  走进泰宁县城,映入眼帘的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高低错落,层叠有序,全城统一的新徽派建筑风格让人为之震撼。泰宁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山城,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拥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尚书第和世德堂等古建筑群。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泰宁遵循“以古城文化为灵魂、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融入当地的历史、宗教、戏曲、名人、古建、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

  2000年,泰宁在对状元街改造时,继承了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并提炼出泰宁古城的造型元素,奠定了以“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为五大符号及灰白色调组合的新徽派建筑风格。此后,县城范围全面推广新徽派仿古民居建筑风格,严格控制城区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等。目前,泰宁城区新徽派建筑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正在向乡村辐射。

  通过继承、改造和弘扬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泰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凸显明代古建筑群、中央苏区县遗迹等品牌文化,赋予城市浓厚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气息,使城市品位得到提升。

  在县城规划建设中,泰宁始终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早在1994年,泰宁就编制完成了《泰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至今,泰宁城市建设执行的仍是这总体规划。泰宁虽财力有限,但在规划上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委托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30余家权威规划设计机构,高起点编制或修订城市总规及60余项各类详规。

  上月底,泰宁城区规划面积9000平方米的金富公园成功投标,即将动工兴建。这是泰宁在城区面积不足7平方公里的空间内兴建的第12个景观公园。泰宁县充分利用三溪六岸的地形环境特点,在溪岸点缀园林景观,展现出“山水为形、城景共生”的效果。

  2004年,泰宁投入1600万元建设状元文化公园,在园内雕塑了19组展示泰宁人文历史的青铜群雕,使之与隔街相望的古建、古巷、古井融为一体。“状元文化公园不仅是居民们休闲的好去处,而且也是城区的重要景点。”常去公园晨练的老张自豪地说,现在城区公园、广场共有14个,几乎每家每户出门不到5分钟就能到公园或广场休闲娱乐。

  为打造花园式县城,泰宁在城市绿化中,提出“黄土不朝天,见缝就插绿”的绿化目标:不仅景观公园遍布,而且在各街道两旁遍植桂花树、香樟、山茶花等名贵树种,采用立体绿化的方式在临街阳台、灯柱上悬挂花台。

  如今的泰宁县城正是:四面青山环抱,三江绿水长流;一城粉墙黛瓦,园林多姿多彩。(记者 薛希惠 郑长辉 通讯员 童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