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无党派人士建议——在福建省高校逐步试行教授学术假制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74
目前,福建省高校已达86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67.48万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对高校教师队伍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繁重的教学任务,使许多高校教授疲于上课,科研时间很难得到有效保证,这一现状对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及人才培养十分不利。我国《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要实施学术休假制度。教育部今年印发实施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强调,要建立教授、副教授学术休假制度。

学术休假项目1880年由哈佛大学首创,之后逐渐在发达国家大学成为制度。教授学术休假,作为大学教师服务于高等教育机构一定期限后的一种学术休整方式,已经实现了高度制度化,演变为针对所有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通常为工作六年后享受一年(第七年)学术假或六个学期后享受一个学期(第七个学期)学术假。该举措旨在通过休整来激发研究者的创造力,保证教授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不受其他事务干扰,专注科研;同时也为教授按时完成课题提供时间保障。目前我国也有多所大学实行教授或教师学术假制。为此,我们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从保证福建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认识这一举措的必要性。学术假不是娱乐性休假,而是出于提升福建省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后劲的需要,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一项必不可少的投入。它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帮助教授们沉下心来,潜心科研,抑制学术研究“速成”求快的浮躁现状;以教授学术水准的不断提高,带动相应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在福建省各高校逐步试行教授学术假制。从正教授先开始试行,逐渐推广至副教授。使教授们能够在一段比较集中的时间内静下心来,从事纯粹的学术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和提高,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一定仅限于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科研或进修学习,也可以潜心研究、著书立说。

三、在管理上同步跟进。设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以及管理、监督和评估细则。每年各高校遴选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教授,严格评审研究计划。休假结束后,提交计划完成情况报告和具体成果,进行完成情况评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