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退休干部,一直住在这个社区。创建‘安全社区’以来,治安也比以前好了,我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邻里关系更和谐,环境更加优美。我感觉生活更美好了!”厦门筼筜的某小区,卢大爷正陪着孙子在草坪上玩球,他放下手中的球,跟记者聊了起来。
卢大爷口中的“安全社区”,其实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重要项目,其内容涵盖生活、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本着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的原则,通过资源整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方式,对所有类别伤害进行预防。8年前,“安全社区”的概念引入中国。2009年,国家安监总局将之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2010年以来,福建省安监局把安全社区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及手段,推动基层社会组织向规范化的安全社区、国际安全社区迈进。
今年,福建省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福建全省有43个县(市、区)的43个乡镇(街道)确定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达到县(市、区)总数的50%。 12月9日,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街道、泉州市鲤城区临江街道,被命名为福建省首批安全社区。
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
泉州市鲤城区临江街道办事处书记黄向阳说:“安全社区的评选,只是给予我们街道一个载体和平台。只有通过树立大安全的理念和格局,才能提升街道社区建设的内涵。”
为此,临江街道把安全社区的创建内容进行分解,成立了项目策划、水上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学校安全、居家安全、交通安全等8个安全推进项目组,明确工作职责。
2011年,临江街道投入112万元用于完善辖区的安全环境,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出行、养老、休闲健身、治安环境等问题。一年来临江街道没发生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社区安全环境明显改善。
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有400多栋多层住宅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多为开放式小区,存在着无物业管理、设备简陋等问题。最为突出的安全隐患是,楼道未安装照明灯,居民早晚出入极其不便,经常出现摔伤等情况。为此,今年街道启动了居民楼“楼道亮灯”工程项目,分两期安装了楼道灯744梯4790盏,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此举消除了老城区旧小区的安全隐患,今年辖区发生跌倒人数仅2人,同比下降66.7%。
民心工程、消防工程、亮灯工程、安防工程、畅通工程,筼筜街道通过“五大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形成有效覆盖社区的“安全防护网”。
全员参与共创安全社区
“妈妈!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小郑感激地对罗倩华说道。
罗倩华是厦门市筼筜街道一里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当得知小区里有27名吸毒人时,她义无反顾地当起了禁毒志愿者。一里社区牵头成立了由退休老妈妈组成的“爱心妈妈帮教组”,罗倩华任组长,带着老妈妈们,积极开展戒毒帮教、帮扶工作。
曾因吸毒被劳改两年的小郑,整天躲在家中不愿与人接触。罗倩华多次上门走访开导,并通过居委会帮小郑联系工作,鼓励他申请保障性租赁房。精神上的关怀、生活上的帮助,逐渐使小郑走出心灵阴影,渐渐打开了心扉。现在,小郑定期主动进行尿检,爱人也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像小郑一样,目前已有12位吸毒人员通过感化教育成家立业,获得了新生。如今,妈妈们不断奉献爱心,扩大帮教帮扶阵地,现已将服务范围延伸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今年计划延伸到关爱社区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其他困难户家庭子女。
在创建安全社区中,各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亮点。如莲岳社区松柏二小在全市首创“移动红绿灯”,育秀社区创建“亮眼睛公益亲子俱乐部”,还有槟榔社区的“欢乐e家园”、岳阳社区的“再就业之家”、屿后社区的“爱心乐助团”、金桥社区的“法律诊所”……这些安全促进项目,共同推进了辖区的和谐安全。
社会管理创新的载体
各街道把创建安全社区融入民生工程之中,积极为民办好事实事,开展专项整治整治,解决了多年沉积的老大难问题。
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街道投入400多万元对24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西安商业城投入300余万元,对消防布局进行全面整顿、梳理,设置了自动喷淋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系统,增补了消火栓等消防设施。西安、西兴、西平、莲新等社区相继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依、老有所用的平台。
省政府安办副主任、省安监局副局长裘松樵表示:“要把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转变社会管理模式、增强社会管理基础、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等方面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
安全社区创建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城市管理的重要节点,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为此,福建省安全社区建设提出新的目标:力争到2012年底,80%以上设区市有被命名的安全社区;到2013年底,福建省有被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到“十二五”末期,福建省30%以上设区市有被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50%以上的县(市、区)有被命名的省级安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