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提升卫生发展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3

“十一五”期间,福建福建省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仍很突出。

福建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日前,记者就此话题走访了福建福建省卫生厅负责人。

千人均床位数达全国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大力扩充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覆盖城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按照发展目标,“十二五”末福建福建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15.2万张,比“十一五”末增加4.2万张,使福建省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福建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46所,床位3.73万张以上;三级中医院、中西结合医院14所,床位达1.47万张。

福建省将完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病房门诊综合楼、省立医院心血管病综合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省立医院金山院区等一批医疗机构,提升省属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缓解“看病难”。

同时,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至2011年底,每个街道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基本拥有与功能相适应的业务用房、仪器设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县级医疗机构,使其真正成为县域医疗中心和农村卫技人员的培养基地。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和内涵建设,至2011年底,福建全省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专业设备达到国家标准。加强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消除医疗卫生服务空白村,到2012年福建全省每个建制村至少拥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村卫生所。

与此同时,加强医学科技教育和卫生人才培养。到2012年,培养培训全科医师6300人,2015年,完成全部在职在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强化培训。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福建省将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福建全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目标。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同时,将继续组织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结核病、艾滋病、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等工作。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孕产妇和儿童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孕产妇、儿童急危重症抢救能力等。

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疾病控制、妇幼保健、采供血、精神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发展建设、公用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并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明年实现福建全省就诊“一卡通”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等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福建省将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福建全省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非基本药物的使用。在逐步扩大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范围的基础上,实现福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同时,通过整合组建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体,探索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及监管体系等方面改革。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普及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到2011年3月底实现福建全省就诊“一卡通”,方便群众就医。继续完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明年实现福建全省互联互通,病历档案和医学影像等医学检验、检查项目互阅互认,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检验,降低群众医疗费用。 (记者 段金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