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国务院启动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试点方案,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仅短短一年,拥有227万农业人口的龙岩市就办成这项实事,在福建省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全市农民参保率已超过60%,60周岁以上农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龙岩是经济欠发达的老区、山区,比全国提前10年的“全覆盖”是如何实现的?
在新农保试点中,龙岩七县区中有四个县先后被列为全国试点,享受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100%承担的优惠政策。但要提前覆盖到全市农村,意味着市、县两级财政每年需新增财政支出1.2亿元,压力巨大。经过反复研究和慎重考虑,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采取“全市统筹,市县共担”的办法筹集资金,将从中央、省财政争取的试点县新农保补助资金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使用,新农保全覆盖所需资金缺口由市、县财政按40%、60%的比例承担。
“再困难也要先挤出钱来保民生,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所有农村百姓。”市长黄晓炎表示,新农保是受惠群体最大、农民需求最迫切的民心工程,龙岩将本着对革命老区牺牲的先烈负责之心,带着对老区百姓特殊的感情和特别的责任扎实推进,让新农保惠及千家万户。
责任背后,是总书记深情的期望与嘱托。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是在这片红土地上,与老区人民一起做糯米糖枣、包艾叶粄,共度春节。总书记深情地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龙岩各级领导牢记总书记嘱托,并在实施新农保制度上形成这样的共识:推行新农保政策,绝不仅仅是财力的问题,更是执政理念的问题,它体现了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欠发达地区,龙岩实施新农保这一惠民政策的决心之大,令人敬佩。”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坦言,地方财政的持续投入是新农保得以推行的关键。龙岩财政现在每年需“挤”出1.2亿元,今后随着保障标准逐步提高,还需要持续加大投入。
人们期待,更多地方政府能够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问题,着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记者 潘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