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推动福建省农村建设提速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7
“以前我们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谈起过去的道路,古田县泮洋乡凤竹村江坪自然村的村民都很感慨。如今,一条新修的笔直水泥路把江坪自然村与外界连了起来。“这条路村民盼了多年,因资金问题一直没能修成。现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终于帮助我们完成了愿望。”在村里挂职的第一村支书钟云芳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针对取消“三提五统”后,农村公益建设资金缺乏而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 去年,福建省被列为实施该政策的全国试点省份之一,福建全省选择16个县开展试点。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办、财政厅、农业厅、农办联合下达的通知,村级公益事业在广泛征集村民意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农村减负部门批准后,可按不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向农民筹资,一年内每个劳动力可筹劳3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20元,财政按筹资款的1/3给予奖励补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了村民建设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古田县财政局局长叶圣告诉记者,去年,全县“一事一议”申报项目达183项,总投资约1.15亿元。在福建省另一个试点地建瓯,全市14个乡镇申请“一事一议”建设项目220个,项目投资总额6132万元,其中村级筹资筹劳金额3155.29万元,财政奖补金额1036万元,两项合计占投资总额的68%。

泮洋乡15个村去年都启动了至少一项公益建设项目,而前些年几乎没有。在水泥路修好前,江坪自然村的农产品要雇人挑出去,种植食用菌的原料要挑进来,成本很高,村民强烈要求修路,但除去各种财政项目补助和村经济能人捐助外,资金缺口13.5万元。去年,按照“一事一议”政策,村民集资60元/人,筹劳每人3日,共集资10.91万元,财政奖补资金3.4万元。如今路修好了,每年可为这个自然村节省农产品运输费31万元,按全村1032人计算,等于人均收入增加300元。

来自省财政厅的统计表明,福建全省共有219个乡镇、2204个村开展“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分别占16个试点县的乡镇和村总数的93.07%和65.87%;参与筹资筹劳的农民达380.25万人,占村民总数83.09%。项目涉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村内道路、机耕路、桥、人饮工程、防洪堤、清洁家园、小型水利、老年活动中心、农民公园、路灯、文体设施、村庄整治、绿化等。大部分试点县还利用筹资筹劳办公益事业契机,鼓励华侨、乡贤捐款捐物。福清市龙田镇西华村通过筹资筹劳集资15万元,财政奖补5万元,带动社会捐资200万元,完成240万元的村庄整治项目。

“一事一议”还推动了农村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按照有关规定,拟立项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由县、市、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工程概算、村民筹资筹劳数额、社会捐助、集体投入和县级财政奖补资金安排情况等进行公示;项目建成后村委会要将工程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向全体村民予以公示,经公示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后才能申请验收。

凤竹村村支书李锦贤告诉记者,江坪自然村村道项目建设过程中,群众自发当起了工程监督人。搅拌浆料时水泥少放了一包、路基压得不够实、浆料厚度不够,村民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在后期养护时,村民自发把路面拦起来,还组织了巡逻队。(记者 赖文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