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先行先试 福建省法院掀起“清积风暴”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6

执行联动、多元监督、执行听证……从“背靠背”到 “面对面”、从“单打独斗”到“立体作战”,凭借在“清积建制”领域的诸多创举,福建省掀起了一场力度空前的“清积风暴”。去年底以来,福建省各级法院共执行有财产积案18646件,已执结18630件,执结率99.91%,实现了“有财产积案基本执结”的预定目标。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会议上,福建省法院的典型经验发言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陈某拖欠他人货款已7年,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还举家移民澳洲。今年5月,陈某回国办事,法院获悉后,立即作出裁定限制其出境,并通过省公安厅通报全国各口岸协助执行,四处碰壁的陈某,只好主动偿还了欠款。以往法院要对被执行人采取边控措施,必须派人到各个口岸要求协执,不仅执行成本大,而且效率低,容易让被执行人趁机逃脱。今年4月6日,省法院和省公安厅联合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和协助执行机制,堵住了这个“漏洞”。

执行联动和威慑机制,推动“清积”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形成“立体高压”。今年,公安、国土、建设、地税、银监、质监等10多个单位部门先后出台举措,支持法院执行工作。今年3月,福建全省执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以文件形式,明确了省直30家成员单位的联动职责。省法院积极争取人行福州中心支行支持,实行集中批量电子公文交换处理。今年3月19日起,各地法院只需将被执行人简况通过内网发送到省法院,由省法院通过电子公文交换向人行集中查询。截至8月27日,省法院集中查询了944个被执行人的开户银行,帮助下级法院降低异地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

多元力量成监督主角。今年初以来,福建省各级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执行、参与案件和解400余次,其中不乏“骨头案”、“钉子案”。

涉台案件一直是福建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点。如今,台商协会、知名台胞正逐渐成为协助并监督法院执行的一支重要力量。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台资企业长泰某运动器材公司债务累累,涉及执行案件14件,标的20多万元。如果简单地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账户等措施,可能引发企业倒闭、员工下岗等不良后果。长泰法院请台商协会介入,通过与台胞的良性互动,协助解决纠纷。今年2月,6起案件当场和解。

“铁腕”应对特殊主体,是“清积建制”又一亮点。法院通过向被执行人的上级部门、主管部门或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情况,商请敦促被执行人限期履行,促使一批“难以下手”的案件顺利执结。宁德市政府专门发文,要求作为被执行人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限期自动履行义务;龙岩市武平县责成涉案各乡(镇)、村限期解决,负责人构成阻碍干扰执行的,在综治考核中给予一票否决。

对于一些大案难案,法院开展“执行听证”,设立听证程序,让双方当事人就有关问题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公开透明地处理重大权利、义务,让当事人听得明白、看得清楚。对有履行能力的“老赖”,法院则采取强制措施,已依法拘留1684人,罚款89人,移送追究拒执罪41人(其中判刑15人),强制报告财产1692件,公告曝光1488人,起到“制裁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闵凌欣  何晓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