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期间,三坊七巷又有4处古建筑将完成修复并对外开放。其中,黄巷郭柏荫故居、文儒坊尤氏民居、吉庇巷谢家祠新年第一天即可亮相,安民巷鄢家花厅预计春节前后正式开放。
黄巷郭柏荫故居 曾经“五子登科”
黄巷郭柏荫故居曾拥有“五子登科”的荣耀。从南后街的黄巷入口进入,走过古巷,便可来到这座修葺一新的名宅。
故居沿巷门板的底部,是一整排竹条编成的竹墙。工作人员表示,郭柏荫故居在国庆期间曾开放过,后又进行修复,这道竹墙就是其中一道工序。“三坊七巷的很多建筑,都会出现这种工艺,以前人们就是通过这个防止开关门时对门造成损坏。”工作人员说,竹墙上看似不规则的图案中有不少“卍”字,“这在以前也是希望能讨个吉利”。
走入院内,三进的院落展现在眼前:一人合抱的大柱子、硕大的梁枋,花厅的假山。据工作人员介绍,假山所用石头多为海礁石。
吉庇巷谢家祠 青石门框很精美
位于吉庇巷的谢家祠共有3进院落,还没进去,记者就被门口的青石门框所吸引。门框两侧有两枚圆弧多边形门簪,平面雕刻着花瓣样纹路,图案很精美。
据了解,谢家祠原为谢氏宗祠,因而院落内不难发现建筑中流露出的宗祠文化。“这块叫‘拜石’,以前人们祭拜祖先时,就跪在这块石头上。”在一进院落,工作人员指着一块状如米字的长条方石板说。
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谢家祠还是福州学生爱国活动的组织指挥中心。施工人员花了近10个月,恢复了这座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古建筑原貌。
古色古香的半亭 折射鄢家花厅昔日繁华
安民巷鄢家花厅分为前后两进,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装饰图案。
30日,记者探访时,鄢家花厅还是一片工地,近100名工人正在施工。虽然无缘欣赏其“俊美面容”,但工地墙角里一个古色古香、雕饰精美的半亭,就足以让人惊叹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
另外一处古建筑尤氏民居,30日已在清理卫生,准备与游客见面。(记者 李锦清 魏旸艳/文 陈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