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土楼是福建独有的‘符号’(图)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70

歌剧《土楼》布景宏大。 张永定 摄

  舞台上,一座浑圆敦实的土楼巍然屹立。大门两边有“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对联,门楣上横批是“合楼平安”。16日,福建大剧院,大型歌剧《土楼》的彩排现场,气势恢弘、生动逼真的舞台场景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与冲击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歌剧《土楼》的舞美设计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注意到,舞台上除了有演员用音乐和舞蹈在表演,还有人正在用形象进行表演。

  “做出土楼的气势和风采”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歌剧《土楼》的舞美设计师张庆山看来,舞美设计作为歌剧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戏剧的灵魂在于临场感,过去是听歌剧,现在还要看歌剧,歌剧应该是一场视听盛宴。只有这样,舞台和观众之间才有一种互动,有共呼吸的感觉。”

  张庆山竭力以写实的手法设计土楼舞台场景,以凸现其厚重感和庄重感。如何将土楼的气势做出来,不失土楼的风采、气度和规模 ,是他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

  《土楼》的舞台场景设计希望能够遵循写实的原则,但考虑到土楼场景占地面积过大,反复斟酌后,张庆山敲定了方案:以四分之一个土楼为一个单元,分别制作两个单元,合并则为二分之一个土楼,再加上独立的一个土楼祠堂场景,这样通过土楼的移动和换位,产生表演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既因地制宜,又适应了剧情表演的需要,灵活实现了土楼内景外景的切换。

  据张庆山介绍,土楼场景根据福建大剧院舞台量身定做,高10.5米,外直径22米,共有三层。土楼舞台场景制作共投入100多万元,于7月份开始,历时20多天制作完成。但张庆山说,与国内歌剧普遍的舞台设计制作费用相比,这样的投入属于较低成本,但规模却可谓国内最大。

  “土楼是福建独有的‘符号’!”

  《土楼》舞美设计师张庆山是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他曾在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卡萨布兰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茶馆》《赵氏孤儿》、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卡门》《茶花女》中担任舞美设计。

  谈及张庆山接这部歌剧的初衷时,他说除了该剧具有陈薪伊导演等强大的创作阵容外,土楼的魅力是吸引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5月份,张庆山怀着对土楼的向往,只身来到福建。他先后多次到永定、南靖等地的土楼建筑区考证,尽可能贴近客家生活,随后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将土楼实际建筑风格转化为戏剧舞台空间,设计出土楼舞台场景。

  张庆山说,“土楼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建筑,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自身的表现力极强。”他向记者解释道,土楼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独具风格,而且还具有节材、坚固、防御性强和极富美感等优点。

  “土楼是福建的地方特色,是福建独有的一个符号!我很喜欢土楼。”张庆山说。

  当说到给自己的作品打分时,张庆山坦言:“7分”。他说,由于周期较短等原因,《土楼》的舞美设计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排演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和改进。(王珊珊 肖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