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西部山区,有这么一座城,一条江。江穿城而过,汩汩南流,流淌着城的千古兴衰。城傍江而建,风雨飘摇千百年,古韵悠扬。江为汀江,“客家母亲河”;城名汀州,“客家首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汀州古城,始建于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枕山临溪为城”,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半个世纪前,一位游历中国的新西兰人来到这里,由衷赞叹: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即古汀州城)。
国际友人的盛赞,为汀州人所津津乐道。的确,古城有让汀州人骄傲的“资本”:唐代古城墙,唐代古双柏,唐宋古井“双阴塔”,明清古街区……迄今保留的处处文物古迹,在古城中飘逸岁月的气息,烙下客家的印痕,依稀可辨逝去的辉煌与繁华。
汀江河畔,古城墙依旧巍巍耸立,倾听江水长流,护卫古城安宁。雄踞古城墙上的古城楼“五通楼”,崇楼高阁,北望卧龙山巍峨突起,南对南屏山委婉连绵,俯瞰汀江水波光潋滟。
然而,从唐代开始修建的古城墙,历经风风雨雨,现仅残留三百多米长,成为古城的历史见证。昔日古城墙沿汀江自东到西呈弧形修筑,东西两端又沿卧龙山山脊筑到山顶,把半座卧龙山圈进城内,形成“府城半壁高挂山巅”的城内有山、山中有城之城垣景致。远远望去,古城墙环抱古城,犹如一串佛珠挂在山上,至今汀州人仍称之为“观音挂珠”。
为重现“佛挂珠”旧貌,汀州人现自发成立古城墙修复协会,致力于募集资金修复古城墙,恢复古城昔日壮丽城垣。现存三百多米长的古城墙就是由汀州人自发筹资而得以修复。当地一位旅游界人士称,古城墙是汀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它的修复,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功绩。
在汀州古城,民间发起修复古城墙只是汀州人珍爱古城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汀州人和海内外乡亲纷纷捐资出力,共襄盛举,已自发投入500万元人民币,修缮了宋代古城楼“三元阁”、千年宗祠“刘氏家庙”、宋代“天后宫”、汀州文庙等许多文物古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辽阔的疆域版图上,象汀州这般的历史文化古城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如汀州一座城拥有7件“国宝”、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十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留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瞿秋白等一代风云人物的光辉足迹或英烈忠魂,成为中华民族一支独特民系衍播的大本营,名列中国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恐怕并不多见。如汀州这般,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尚能古城风貌犹存,更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