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已经顺利结束,全国人民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了这个非典后的第一个黄金周。今年“十一”黄金周总体状况怎样?与往年相比有何特色?在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假日办“十一”黄金周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
问:您对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总体评价是什么?答: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是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夺取抗击非典胜利后迎来的第一个黄金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力部署和各相关部门、相关接待单位的大力配合、共同努力下,在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和有力协调下,这个黄金周,比较圆满地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同时也取得了相当令人振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899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实现旅游收入3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次黄金周之最。
问:这次黄金周的游客人数,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答:从市场主体分析,由于“五一”黄金周没有举办,许多原计划在“五一”期间出游的城乡居民改在这个黄金周成行;另外,旅游消费作为居民消费的一个新领域,总体上也在不断增长。这是主要原因。从其他方面分析,一是各地组织的假日旅游产品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二是民航、铁路、公路、水路、城市公交和其他运输工具安排和调配了充足运力,旅游住宿供应总体充裕,保障了城乡居民的出游需求;三是“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天气晴好,适宜旅游,也助了一臂之力。
问:与往年相比,您认为今年“十一”黄金周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一是国务院专门研究部署,为办好“十一”黄金周指明了方向。9月初,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旅游局关于举办“十一”黄金周的报告,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专门研究部署了“十一”黄金周工作,提出了实现“‘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的指导方针,以及要抓好“把旅游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健康安全保障工作”、“加强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统筹安排好值班工作”等四件大事的要求。为办好“十一”黄金周指明了方向。二是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从“条条”和“块块”各个方面保障了黄金周工作的顺利实施。调整充实后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18个,新老成员单位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并进一步加强了协调配合。各省区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领导也高度重视,从而从“条条”和“块块”的各个方面为办好“十一”黄金周提供了保障。三是假日旅游产品丰富多彩,创新较多。生态旅游、农业旅游、都市旅游等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自驾车旅游正在向产品化方向发展提高。四是“重安全、重秩序、重质量、重游客满意度”成了很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自觉追求。他们在赢得这个黄金周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效益,提高了美誉度,为今后的更大发展积累了后劲。
问:今年“十一”黄金周,把“健康”提到了“四统一”目标的首位,为什么要这样提?另外,在这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健康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这个黄金周是“非典”之后迎来的第一个黄金周,9月初,外国又有发现“非典”的报告;另外,黄金周期间,亿万群众集中出游,也容易发生健康安全事故。所以,这个黄金周,把做好健康安全保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是完全必要的。为此,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早在9月3日通气会中就作了部署;卫生部也在9月初就对黄金周期间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及卫生监督工作做了严密安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加强了对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交通运输及旅游接待各个单位,都认真落实预防措施和防控预案等;在黄金周期间,许多大景区还在现场设立了医疗服务站。由于采取了这些有力措施,加上以前8个黄金周期间的工作积累,使这个黄金周比较圆满地实现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在这个黄金周里游客人数高达8999万人次,但全国没有发现一个“非典”或其他传染病病例,全国假日办仅接到两起关于游客用餐后发生腹泻的投诉,且经及时治疗很快痊愈。这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是健康安全的旅游目的地。
问: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投诉情况怎样,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这些投诉今后会如何处理?
答:今年“十一”黄金周在秩序和质量方面,总体情况也令人满意。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和主要景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恶性拥堵事故,假日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住宿接待供应总体充裕,旅游服务内容有新的改进,旅游团队的行程总体顺畅,游客满意率普遍较高。当然,各地区、各景区和各接待单位的情况也有不同。少数单位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或降低质量标准,或对游客关注的问题处置不当,甚至玩忽职守,造成游客投诉。从9月30日下午1:00至10月8日上午8:00,全国假日办共受理游客投诉334件。其中,涉及旅行社的有121件,景区景点的有67件,旅游住宿的有54件,公路的有38件,民航的有25件,铁路的有8件,水运的有8件,购物的有5件,餐饮的有5件,娱乐的有2件,银行服务的有1件。旅行社的投诉占全国假日办受理投诉总量的36%,这说明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特别是总数已超过1万家的国内旅行社的经营管理,还存在着总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在黄金周这个特殊时段出现了工作跟不上、适应能力差等突出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因各种过失或处置不当而被游客投诉的旅行社,全国假日办将汇总情况,发出通报,责成有关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核实情况,对情节严重的旅行社和当事人做出严肃处理。
问:这个黄金周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创历次黄金周之最。能不能说,我国旅游业已经走出恢复期?
答:还不能这么说。因为黄金周旅游的主体是国内旅游,这次黄金周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内旅游以及铁路、交通、民航、城市出租汽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振兴,对加快入境旅游市场的恢复也有积极影响。但在入境旅游特别是主要客源国的来华旅游恢复方面,到8月底,同比差距仍比较大,全面恢复振兴还需时日,我们要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不能有盲目乐观情绪。
问:这个黄金周的旅游人数这么多,为什么没有听到“井喷”这个词?
答:没有听到“井喷”这个词,我认为是好事,说明经过前8个黄金周的有效工作,以前阻碍游客行程、造成旅游秩序混乱的诸多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我国旅游黄金周工作正在进一步走向成熟。“井喷”是因为压力太大、井口太小才出现的。三年多来,各相关部门、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景区认真贯彻国办发〖2000〗46号文件,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容易造成游客恶性拥堵的交通不畅、景区拥挤以及售票点少、检票口少、厕所少、餐饮网点少等突出问题,使旅游相关环节上的承载容量和应急应变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问:有人认为黄金周是“计划经济”,应该用“带薪休假制度”来代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黄金周怎么会是“计划经济”呢?!亿万群众出游,都是自主决定的,哪个部门也没有下达指标,哪个单位也没有强迫命令,完全是市场行为嘛!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面对黄金周期间的旅游高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方针,就是国办发〖2000〗46号文件明确的:“因势利导,主动适应,加强协调,整体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包括这个黄金周在内的十个黄金周的实践,200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曾经发生的那些突出问题都趋于缓解或解决,“整体提高”的目标已有阶段性成果。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带薪休假制度”,国家旅游局一直是积极的;但能否以此代替“黄金周”?或者说此举能否为“黄金周”明显“削峰”?我看也不能说得那么绝对。因为能够享受“带薪休假制度”,在全国人口比例中毕竟是少数。更重要的是,“五一”和“十一”都是我国各地普遍适宜旅游的黄金时段,春节是我国人民合家团圆的传统佳节,连续7天长假又为居民做远距离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所以,即使在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后,黄金周旅游仍然会有很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