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鱼同乐的鲤鱼溪被称为“中华一绝”,也是周宁县发展旅游的一张老牌,但这张牌近年变得有点黯淡。不少到鲤鱼溪参观的游客对那里深受污染的环境感到失望。
“五一黄金周”到来前夕,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却看到鲤鱼溪正呈现出一幅全新的面貌。水更清,鱼更欢,溪两岸的人们都十分关心鲤鱼溪的问题。这一切都源于4月初县委发起鲤鱼溪保护行动,引发群众强烈的环保意识。
浦源村老人郑国治从小看着鲤鱼溪的鱼儿长大。他说,鲤鱼溪是浦源村的母亲河,因为800多年爱鱼护鱼的传统,使得这里声名远播;人鱼同乐的幽雅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美谈,成为外界无数人们心中神往的地方,并作为美德的传承,走进教科书,走进孩子幼小美丽的心间。
浦源村原支部书记郑佛烈老人是鲤鱼溪保护的热心人,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鲤鱼溪近代走过的几次不同寻常而又影响深远的历程。他说,为保护溪中的鲤鱼,几百年来,村里人一直牢记着这样一句“毒”誓:“人在鱼在,鱼亡村亡,不捕不食。”因此,长年以来,溪中的鲤鱼繁衍生息,少人惊扰。
鲤鱼溪保护行动,唤起干部群众强烈的环境意识。近一个月来,游客们都注意到,浦源街清爽、整洁、宽敞了,鲤鱼溪俊俏了,像刚洗浴装扮过似的。
近年去过鲤鱼溪的游客都强烈感觉到,浦源中心街道又窄又脏又乱,摆摊占道,最拥堵时,中间只有两米多宽。浦源村支部书记郑孝治说,由于整治力度大,没花几天,就清除了街道上的所有搭盖,店铺经营得到了彻底规范。现在,鲤鱼溪两旁的下水道得到了清理,所有生活污水无一流向溪中。同时,经过考察和初步治理,鲤鱼溪源头流下的水变得清澈了。细心的游客还注意到,在位于管理所对面的3栋灰楼拆除了。郑孝治说,上级领导整治鲤鱼溪的决心感动了村民,经动员,灰楼的主人只用2天时间,就把3栋破烂不堪,影响观瞻的灰楼拆除了。这体现了村民较高的思想觉悟。村民思想观念转变又一体现是,鲤鱼溪畔郑氏宗祠交归管理所管理,做到白天全天候对外开放。
鲤鱼溪变化的背后,是人的观念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