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芷新集团严格管理、灵活经营“亚洲最大长途客运站”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9

  上海的长途客运总站,一个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一个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服务的大窗口,“竟然”是由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和管理。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民间资本可以挑大梁,民营企业完全能够办大事。
  要真正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除了国家与政策刺激之外,重要的一条是要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为民营企业进入重点领域打开大门、铺平道路,也就是说,要为民企解决“准入”的大问题。上海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好,大力推进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也好,都要敞开大门、降低门槛,欢迎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的“进军”与“加盟”。决不能为渊驱鱼,决不能再搞所有制上的“差别待遇”。
  芷新集团掌控长途客运总站之初,也有不少顾虑,担心一个民营企业能不能搞好偌大的公共事业。几年下来,芷新以自己的实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不仅管好了总站,而且为国家积累了巨额的税收贡献,不但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还出色地尽到了一个民企回报国家、回馈社会的“光彩责任”。这份答卷足以使我们摆脱顾虑、校正偏见,使我们从中看到民营企业的能力、潜力和强烈责任心。这一点,甚至比民间资本的经济实力还要重要!
  元旦刚过,芷新集团董事长郭卫就忙开了,作为运营上海长途客运总站的集团老总,他要确保春运期间每位旅客走得快、走得好。上海长途客运总站建成时荣膺“亚洲第一大长途客运站”,投运4年来,从未发生安全事故,缴纳利税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去年缴税额达到4654万元。
  谁能想到,管理这家客流巨大的枢纽站的,竟是一家民营企业;谁又能想到,由于周边交通不便、动拆迁成本高昂,当初总站立项后十多年,竟无国有客运企业愿意接手!
  2001年,政府尝试引入民间资本,开发位于上海火车站北广场的长途总站项目,民企身份的芷新集团决定接盘。有人怀疑:这样一个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民营企业能建得好、管得好吗?要知道,当时在上海,长途客运场站一直由国有资本垄断经营。
  虽然资本出处不同,但在运营管理上,芷新集团并不拒国企所长,把国企那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拿来“为我所用”。总站组建了一支稽查队伍,配备摄像机、录音机等取证工具,对运营车辆跟踪监督,基本杜绝了中途搭客、违规下客等现象。总站还专门成立了投诉处理小组,有一次,乘客投诉安徽庐江班线司机中途胁迫乘客“二次买票”,小组成员核实后对司机进行了严厉处罚,随后又想尽办法找到了车上其他旅客,一一道歉,并给予“退一赔一”的补偿。
  “服务好”意味着成本增加,严格管理的同时,如何创造更多的利润和税收呢?芷新集团的答案是,充分发挥民企经营灵活的特长。沪宁铁路动车组开通后,南京长途班线的客流锐减,沪上30多家长途汽车站纷纷关掉了沪宁班线。
  长途总站反而加强了市场调研,发现动车组虽抢走了大量客源,但到周末,不少旅客仍买不到动车票,“赶回来”乘坐长途车。那么,如何解决周末以外的客流不足难题呢?只要心中有旅客,办法总归是有的。长途总站决定,在客流低谷期,利用班车空置的行李箱搭运货物。“客流亏损物流补”,保留下来的沪宁班线,至今一直保持着盈利。
  芷新集团从来不害怕竞争,铁路客运的毗邻存在,恰恰能促使企业提升服务水准和运营能力。有一年春运,长途总站的售票厅引入了铁路售票窗,让同行“大跌眼镜”。此举的高明之处在于,多数旅客买不到春运火车票,就会就近买了长途票回家过年。总站针对铁路的紧缺线路“无限量加班次”,出票量大大增加。
  去年北广场改造,影响了交通,上海长途客运总站旅客数仍超过1500万人次,牢牢占据了全市陆上客运40%的市场份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