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全市各街道都将拥有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助老服务社,服务对象开始逐步从困难和特殊贡献老人向全体老年人扩展,困难和特殊贡献老人还能领到补贴服务券。这是6月10日从市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推进会上获得的信息。
调查显示,老人绝大多数选择在家养老,只有2%到3%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为适应市民养老服务需求,本市在大力发展养老机构的同时,大力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去年11月,在杨浦、浦东两区进行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截至上月底,两区27个街道(镇)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助老服务社,1万多老人得益。
为了让更多老人得到服务,从现在起,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全市各街道推开,将建立起覆盖全市各社区的居家养老日间服务照料机构,健全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非正规就业的社区助老服务社等实体组织。各级政府将加大补贴力度,对全市范围内的困难老人、特殊贡献老人等“四类老人”给予一定数额的服务补贴;服务内容将从求助、送餐、购物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逐步扩展到送医送药、陪病陪床,为卧床、痴呆、残疾、重危病老人提供照料护理等医疗保健服务,还将开展与老人聊天、咨询等精神服务,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选择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
据介绍,居家养老已被纳入“万人就业项目”,招聘本市失业、协保等富余劳动人员,经过培训取得资格后,担任社区助老服务员,预计到今年年底,万名居家养老护理员将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