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追记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办公厅主任赵为民
赵为民走了!
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愿意相信。
拿起赵为民签发的文件,市委办公厅秘书处的同志失声:“昨晚9点多,他还在办公室落实市委常委会的议题……”
看着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在沪活动方案,联络处的同志愕然:“昨晚11点多,他还打电话部署接待工作……”
市科委老领导更是疑惑:“就在昨晚,他还打电话关照我们,天气转凉了,要当心身体……”
但是,赵为民真的走了。
11月10日晚10时30分刚过,忙碌了一天的赵为民回到家,妻子惊喜不已:这是一年多来,丈夫回家最早的一次。陪妻子看了一会儿电视,嗑了几颗喜欢吃的瓜子,赵为民让妻子先睡,自己却走进书房,打开了电脑……
11日凌晨,突发的心肌梗塞,夺去了赵为民年仅42岁的年轻生命。
遗憾!痛惜!满怀难以言喻的感伤,原市科委领导、现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寄萍写下了一副挽联:鞠躬尽瘁为民做春牛,呕心沥血敬业铸楷模。
人生匆匆,赵为民用他不长的生命履历,抒写了一个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
“办事情,干事业,要敢为人先”
赵为民出生于1961年春,属牛。1984年,他从同济大学毕业,来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8研究所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到研究所副所长,从市科技投资公司总经理到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市科技党委书记、市科委副主任,直到今年2月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在这条事业的轨道上,赵为民不仅走得踏踏实实,而且勇于创新。
2002年,上海拿到国家13.5亿元的科技创新资金;在国家发布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中,上海领衔或参与了11项,在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写下了精彩一笔。市科委副总工程师蔡建华动情地说:“这一切饱含着赵为民的心血。”
2000年11月,从市科投公司调至市科委后,重任在肩的赵为民便明确了发展目标:“上海科技事业必须瞄准世界前沿,抢占国家制高点,培育产业增长点。”他牵头组织起“技术预见”工程,50名四十岁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专才成为首批“技术预见”专家,聚焦重点技术领域,跟踪国际科研前沿发展态势,为上海科技规划、确定重大课题及攻关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研究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8月,这一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还没有启动,赵为民就根据该项目的产业化前景大胆决策,投资1000万元进行前期研究,储备技术和人才。先行一步,使上海在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有了发言权。翌年1月,上海就顺利地拿下了这一项目。
初试得手,赵为民又乘胜出击,大力推动这一项目的市场化运作,由计委、经委、科委等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把科研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捆绑在一起。同时,他支持科研人员参股900万,还预留了知识产权股,开了重大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以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之先河。
他说:“做事情,干事业,就是要敢为人先。作为科技系统的领导,更要支持创新、鼓励创新。”
1997年,上海交大和徐汇区政府出资成立慧谷公司,希望上海科投公司出资20%。这对刚刚踏入风险投资领域的赵为民是个难题:向一个尚无任何产品的发起型公司投资,没有先例!
在可行性调研和严格论证基础上,赵为民果断决策:“投!”他对下属说:“投资就是投人。交大慧谷有好的团队和技术支撑,这个风险,值得冒。”
当年,交大慧谷就给科投公司带来回报;2002年,又在香港成功上市。人们向赵为民道贺,他说:“敢冒风险,不是蛮干,必须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之上。”这种科学的“冒险”,保证了科投公司在风险投资这根平衡木上行走自如。赵为民任内的1998年、1999年、2000年,科投公司项目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19%、18%和31%。
敢为人先,需要胆识。“识”从何来?他曾在工作小结里这样写道:青年干部要很好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近年来,我坚持晚上学习的习惯,努力做到及时“补课”、“充电”,我始终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首位,努力领会,深化学习,着眼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正加快融入世界的进程,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将一事无成,这就要求我们年轻干部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市委、市政府把“科教兴市”定为上海发展主战略后,赵为民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知识经济的生产中心、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利用上海的科研资源和优势,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及专业服务协作网、科技基础数据库、科技文献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为民营企业和全国服务。这一思路得到广泛认同,并成为上海科技系统的奋斗目标。如今,“两库一网”已在建设之中,可赵为民却匆匆走了。
“不要作秀,要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走上领导岗位10年间,赵为民先后换过三次工作岗位,每一次都是一个大跨越。朋友们打趣:“为民职务不断升迁,顾家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收入也越来越少。”可赵为民答得实在:“钱嘛,够用就可以了。人要以事业为重,私利要看得淡一点。”
身为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的“大管家”,赵为民说话办事没有一点“官架子”,他把自己的下班时间定到了深夜。
今夏,上海遭遇罕见的持续高温,城市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8月2日晚上,市委领导提出,要把确保居民用电作为头等大事,全市党政机关要带头节约用电,为克服上海用电负荷极限等暂时的困难作出表率。
这是一个周六的夜晚,可赵为民根本没有想到休息。他与办公厅其他领导商量,由市委办公厅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倡议:“急国家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带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
那一晚,他直忙到凌晨3点。第二天,连轴转的他又忙着落实办公厅的具体节电措施……
赵为民常说:“我们不要作秀,要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进入9月,本市8家公立医院落实市委领导批示,率先延长门诊服务时间。看到群众高兴的神情,赵为民思索开了:能否进一步扩展这一为民利民新举措的社会效应?他随即组织办公厅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很快提出了将上海服务“窗口”擦得更亮的报告,得到市委领导首肯。没多久,本市航空港、民政、邮政、自来水、燃气、市容环卫、居住物业管理等8个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纷纷查找服务“盲区”,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新举措。
做事追求科学、规范、高效的赵为民,还在办公厅发明了一个工作新名词―――“无缝运行”:制定首问、首阅、首查等五项责任制,只要是基层反映上来的问题,不管哪个部门承接,都要问清楚,讲明白,并且一环一环盯下去,对群众有所交代。坚决杜绝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推诿扯皮。
踏实、细致的作风,让赵为民总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了节约时间,他常常把晚饭省略成方便面。市科委办公室主任李元春说:“他几乎吃遍了上海滩所有牌子的方便面”。前不久的一个晚上,市委办公厅联络处的小胡却发现他在四处翻找饼干和方便麦片,赵为民笑着摇头:“方便面已吃得我‘头大’了。”
在儿子凯凯眼中,赵为民是个大忙人。作文本上,儿子用稚嫩的笔写道:“爸爸是一个标准的‘夜不归’。”因为每当父亲回家时,他早就睡了。赵为民时常慈爱地拍拍儿子熟睡的脸,“凯凯,凯凯!”地叫着,尽管儿子也会“哼哼”着挥臂回应父亲,醒来却总毫无印象。清晨,儿子起床上学时,赵为民又总是睡意正浓。调皮的儿子便会捏住父亲的鼻子,“爸爸!爸爸!”地喊着撒娇。父子情深,交流竟总在半梦半醒时分。
十岁的儿子十分理解父亲,他在一篇周记中写道:“虽然爸爸因为工作既缩短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又缩短了和我们家人相处的时间,但是他这是在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为人民服务,我支持爸爸干这个工作!”
“群众的事,能帮的一定要尽量去办”
赵为民从小在南市老城厢长大,父亲曾是南市区果品公司总经理,母亲是上海烟草印刷厂工人。赵为民刚刚踏上领导岗位,父亲就时常叮嘱:“群众有事找你,一定是有他的难处,而且下了很大决心。有时候,领导一句话就能办成的事,群众也许想了几天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你对群众一定要多关心,能帮的一定要尽量去办,否则要你这个干部做啥?”赵为民听了总是连连点头:“只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能帮的我会尽量去帮。”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赵为民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始终保持着善良、朴实的平民本色。这些年来,他职位越来越高,可他与老同事的关系并未越走越远。大家依然当他是好朋友、好兄弟、好同事:“他一点都没有官架子。”
69岁的沈明辉是708所高级工程师。1997年7月,已退休的他患直肠癌需立即动手术,沈老一下子懵了:妻子和女儿都在美国,身边没有任何亲人,怎么办?他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了“赵为民”。当时,赵为民已调到科投公司,但他二话不说迅速赶往医院。起先医院还当赵为民是沈老的儿子,到后来才弄明白他是单位里的领导。手术前两天,赵为民要出差,而沈老的女儿也正好回国。他打电话约沈老的女儿在机场碰头,详细介绍老人病况,并叮嘱再三。
两年后,沈老病情转移,需再次手术。早早守在手术室门口的,依然是赵为民。2000年1月,沈老的癌症又转移到肝部,赵为民再次赶来。动手术那天,赵为民早上6点就赶到医院,一直陪伴到下午2点手术结束。每次去手术室之前,沈老总是这么一句话:“小赵,我如果出不来了,一切后事都交给你了。”赵为民关切地紧握着他的手:“沈老啊,你要顶住,大家都在等你战胜病魔的好消息!”
2001年沈老又因肺癌动手术。这一回他没让赵为民知道。他实在过意不去,怕赵为民忙坏了。往事历历在目,每当谈起这些,老人无比感慨:“说句实在话,没有他,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张彤,科投公司财务部普通员工。2000年初,因爱人多次谋职不成失业在家,心中郁闷。赵为民从他的神色中断定他有心事,随即找他长谈。虽然没有承诺,可次日公司中层业务干部就向小张要工作简历,帮小张爱人找工作。不久,小张的爱人应聘到一家公司上岗。
无论在哪里,人们都能从赵为民身上感受到温馨和关怀。
办公厅一位退休老同志患有肝癌,生活十分清苦,同事们想为他募集捐款。赵为民得知后恳切地对大家说:“我是厅主任,让我先来想办法,如果实在没办法,我就第一个捐款。”在他的努力下,这位老同志获得了一笔补助金。
不久前,办公厅行政处下属机构一位职工的女儿因病去世,赵为民得知后,马上对行政处负责人说:“人生悲伤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要去看看他们。”挤出中午有限的休息时间,赵为民赶到医院为这位职工送上慰问金,劝慰他们节哀,让悲痛欲绝的父母感动不已:“你这么忙,还来看望我们……”
在赵为民心中,群众的利益永远为先。
今年6月,赵为民母亲因病住院。动手术那天,他实在抽不出空陪同。清晨7时半,他来到医院,宽慰母亲几句,匆匆赶去上班。10点多,母亲手术前,他打来电话,仔细询问。中午手术刚结束,他又来电询问老人的手术情况和身体状况。母子情深,下午2点多,母亲刚从麻醉中清醒过来,赵为民就给她来电致歉:“妈妈,白天实在没空陪您,晚上再晚,我也会来医院。”那天,他忙完公务,来到母亲病榻前,已经是深夜11点了。在母亲住院的一个月间,工作繁忙的赵为民就是这样,常常在结束工作的深夜前往医院,向医生、护工了解老人的病情,陪老人聊一会儿。很多次,当赵为民赶到医院时,老人早已入睡,他就在母亲床头静静地坐一会儿再离去,以致不少病友疑惑地问赵妈妈:“你儿子是不是天天上中班?”
对人宽,对己严,是赵为民为人做官的原则。他手中有权,却从不用来为自己和家人谋利。
在科投公司,赵为民与被投资公司谈项目,即使谈到下午1点,他也照样赶回公司吃方便面。他常常对员工说:“吃了人家的饭,感情一热络,难免头脑不清,话不好说,更说不响。”
市科委高新技术处处长章卫民耳边至今还萦绕着赵为民说过的话。那天,客户给赵为民留下一台数码相机。赵为民让章卫民交纪委,他说:“我们手中有些资源,别人有求于你。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好好把握。不符合程序和原则的事,一定不能办。”
赵为民唯一的兄长至今仍是建筑公司的普通职工。嫂嫂待退休后,兄长向弟弟开口求助介绍工作,可赵为民面露难色:“阿嫂读书少,身体又不好,很多岗位不能适应。我既要对人家单位负责,更要对阿嫂的身体负责。现在家中日子过得去,她就多照顾点家吧……”
赵为民妻子也有同样经历。姐夫长期开出租车,身体不好。妻子希望赵为民介绍姐夫去企事业单位开车。可赵为民反过来做妻子工作:“各单位都有人开车,他去,不是抢人家饭碗吗?再说,去人家单位开车收入不见得比开出租多。”
市委办公所在地前的马路,在梧桐树的掩映下清静而坦荡。每天从这里进入机关办公的赵为民,这位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这位在市委主要领导身旁工作、地位重要的干部,就是这样不事喧哗,悄无声息,一笔一画认真地书写自己的人生历史。
翻阅赵为民的工作小结,一段话赫然在目―――“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有朝一日,在我临近退休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我为社会辛勤工作了一生,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我将感到无比的快慰。”
赵为民,你用行动实践了诺言。
匆匆地,你去了!为民,爱说爱笑的你竟没来得及留下片言只语。
你敢想而睿智,你勤政而操劳,你清廉而坦荡,人们怀念你!
你的同事们说,总感觉走廊上依然有你走过的身影;你关心过的下属,更缅怀你春风般暖人的情怀。
他们要在心中为你竖起一块碑,碑上一行大字最是醒目:你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就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