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级工会送温暖掀高潮
元旦将至,申城又兴起帮困送温暖的高潮。12月22日获悉,本市各级工会已筹措了8000多万元慰问救助款,将在年底前发放到全市30多万困难职工手中。市总工会表示:“除了送钱送物外,我们还要给困难职工‘送希望、送政策、送岗位’,为他们提供长远的、可持续的生活保障。”上海工会不仅要做好阶段性、突击性的节日集中帮困慰问活动,更要在完善多层次、制度化的帮困救助机制上下功夫。
帮困,送希望
“虽然我失去了一条腿,但改变的只是我做事的方式,而无法改变我对幸福与理想的追求。”内江路第二小学学生李蔚菁虽因患恶性肿瘤而截肢,但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因为其背后有一股暖流在支持她―――面对手术和15次化疗的巨额费用,其父所在的市印三厂及新闻出版局工会及时伸出援手,“许多不相识的叔叔阿姨们纷纷为我捐款,一次次登门探望,给我信心与勇气。”
李蔚菁得到的温暖,只是元旦春节全市各级工会对6万名困难职工子女开展助学帮困的一个缩影。市总工会表示:“送温暖,关键要给困难职工家庭送去希望,而助其子女长大成才,尽快承担家庭的经济重担,就是给他们送去最大的希望。”据悉,目前全市各级工会已筹措帮困助学金2100万元,去年以来,已有4300户困难职工家庭通过助学实现脱贫。以纺织工会为例,面对2000户处于入不敷出困难境地的协保人员家庭,纺织工会每年筹措100万元,坚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辍学”。
帮困,送政策
下岗职工刘凤珍22日一拿到市总工会新印制的《促进就业与创业实务指南》就爱不释手。“这里把各种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讲得老清楚的,原来我只知道失业保险金能领多少就领多少最划算,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失业保险金不是没有底的,必须存一点‘保本’,自己还是要积极找工作,不能光靠失业保险金。”
根据以往送温暖的经验,市总工会发现,救助金虽能解燃眉之急,但让广大困难职工切实了解政府的各项帮困政策,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措施实现解困,才是治本之策。为此,在今年送温暖活动中,各级工会把“送政策”作为一个重要抓手―――杨浦、闸北、普陀、宝山等区已率先建立了集生活救助、就业指导、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职工援助中心,“困难职工在创业时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劳动部门提供的免费培训”、“符合什么条件就能享受低保”,这些政策今年也都随着慰问金一起来到了困难职工身边。
帮困,送岗位
“春节后,我们将为全市困难职工举办‘迎新春’职介专场。”市总工会保障部负责人说,“‘送希望’、‘送政策’立足长远,那给困难职工‘送岗位’则是‘雪中送炭’。在元旦春节的送温暖活动中,我们还将加大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的援助力度。”
市总工会表示,全市各级工会已设立的再就业、创业基金125个,困难职工都可积极申请。同时,上海工会还创造了“互助职介”、“1+1群”的促进就业新模式。“互助职介”就是工会动员在职职工为身边本部门的下岗职工介绍工作,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宝钢集团工会为此出台专门办法,规定在职职工每成功介绍一名本厂下岗职工再就业,奖励介绍者1000元,每成功介绍一名“4050”人员上岗,奖励2000元。“1+1群”是指通过重点扶植一个困难职工中的再就业带头人,从而带动一群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以轻工系统为例,今年通过培育479名带头人,使6000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这些好的做法都将在此次送温暖活动中,加大推广实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