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5、4、3、2、1,起爆”,随着同济大学爆破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汪浩一声令下,12月10日下午3点整,位于外虹桥码头的上海港老的国际客运站轰然一声,瞬间成为历史。这一爆,标志着北外滩开发实质性启动。
外虹桥国际客运站始建于1920年,原是招商局中栈码头一幢四层联体仓库,1986年改建为国际客运站,总建筑面积9130平方米。尽管规模不大,但爆破难度并不小。爆破专家称,难就难在它的“矮胖”造型,高14米左右、南北宽约22米、东西长约60米,爆破时很不容易倾倒;加上建筑质量特别好,全现浇楼板,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都是2.5厘米粗的方钢,“发生7级地震都不会倒”。为了让这座坚固的客运站彻底解体,同济爆破公司在1500个左右炸药孔内埋了近100公斤炸药,比2002年2月1日的浦江开发第一爆―――浦东杨家渡码头多层仓库,多埋了20公斤左右炸药,多设了近200个炸药孔。
三年之后,夷为平地的这片废墟上将崛起浦江边新的标志性建筑―――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一幢似蛋非蛋、似球非球的“双体薄壳非标球体”建筑,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据说今后候船室、客运廊道大都将“藏”于地下。该客运中心计划年内启动建设,2006年底前建成。据介绍,狭义的国际客运中心仅指候船室、廊道、码头,而广义概念还包括其它所有配套设施,总共有14幢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