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世博机遇推动城市发展 区县领导参加大讨论
利用契机拓展城市功能
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戴海波
世博会是动力,是机遇,是平台,是品牌。举办世博会,不仅能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给举办国家、承办城市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紧紧抓住了上海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历史必将证明,世博会的举办,将使上海城市发展获得强大动力,赢得巨大商机。
作为上海市的新城区,浦东新区在世博会筹办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世博园60%以上的规划开发面积在浦东,主要展览区域位于浦东,这将给浦东城市发展带来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最近,浦东新区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一目标节点,正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之时。我们将抓住世博机遇,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态,加速浦东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成为上海建设世界城市和“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一是利用世博契机,拓展浦东的交通功能。要配合全市构筑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成“一桥三隧”、轨道交通6号线、中环浦东段及其配套工程,使浦东交通进一步成为上海大交通的重要节点,也为今后世博会巨大的交通流量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利用世博契机,拓展浦东的服务功能。要大力发展浦东的现代服务业,以会展促商业,以会展促旅游,以会展聚人气,促进各类高层次中介服务机构和要素市场在浦东的集聚,完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配套服务体系,实现浦东现代服务环境的整体提升。
三是利用世博契机,拓展浦东的生态功能。要优化浦东绿化功能布局,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城郊结合部楔形绿地和外环线以外地区的生态林建设,全面建设外环林带,全力打造绿色浦东、生态浦东,使浦东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四是利用世博契机,拓展浦东的居住功能。通过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把世博会的美好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为此,我们将积极推进黄浦江沿岸综合开发,加快沿江地区旧城改造和郊区小城镇建设步伐,整合浦东居住小区规划,提高人民群众居住质量,把浦东建成上海最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
五是利用世博契机,拓展浦东的产业功能。进一步“聚焦张江”,提高浦东高科技产业的能级;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重视研发功能培育,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现代化,为世博会创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推出能代表“中国研发”水平的高科技产品。
世博会,必将谱写上海城市发展的新篇章。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筹办世博会的伟大征程中,浦东将为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造两翼提升城区功能
虹口区委书记孙卫国
前两天,我们到苏州考察学习,感触很深。现在,江苏的同志正在研究“世博会给江苏带来了什么,”把世博会当作江苏发展的一个动力和抓手。作为上海,我们更要有紧迫感。我认为这场讨论开展得非常及时,它将推动上海新一轮的发展。
世博会主要场馆虽然不在虹口,但世博会给全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也给虹口区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因此我们提出“与时间赛跑,为世博增光”。在时间节点上,我们提出了“258”概念,就是在虹口新一轮发展中,重点项目、重大工程2年内要启动,5年基本建成,8年,也就是世博会召开之际,完成完善功能。在整个虹口发展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世博会的机遇,“打造虹口两翼,提升城区功能”。我们要把原来的发展战略在亮点、重点上显示出来,和上海新一轮发展联系在一起。
关于塑造城市精神,我还有以下四点想法:一是要有忧患意识。目前,上海正处在从人均GDP5000美元到75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提高数字的问题,而是需要切实回答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问题。上海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发展优势,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严峻课题。我认为,机遇就是挑战,发展就有风险。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极大地增强全民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二是要有创新激情。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创出自己的特点和品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道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继续保持上海的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小富即安,小进即止,把开拓创新注入城市精神之中。
三是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前几年,我们常说一句话:“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这句话既讲出了辩证法,也讲出了一种气概。城市精神包括继承性、时代性和开创性。上海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开拓创新之路和艰苦奋斗之路。上海新一轮的发展和前十年相比,任务更重,困难更大,挑战更激烈,我们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视强化全体市民的拼搏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的高度统一。要把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写进城市精神当中。
四要有踏踏实实的作风。形势好的时候,要抓住机遇,努力创新;形势不好的时候,头脑要清醒,坚韧不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现在浮躁、浮夸在我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并不少见,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上海新一轮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态度,还要力戒浮躁,要把踏踏实实这4个字刻在城市精神的旗帜上,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实现黄浦发展三个“上台阶”
黄浦区区长徐建国
根据申博方案,展区涉及黄浦区域规划用地93.8万平方米,将对黄浦区的发展形成直接拉动作用,为黄浦发展增添一台新的“引擎”。今后五年,黄浦区将紧紧抓住世博会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把黄浦重点地区的建设和区域功能开发纳入全市发展的战略之中;推动旧区改造和重点地区开发,促进外滩一体化开发和老城厢改造,启动半淞园现代聚居区建设;促进会展和其他产业更快发展。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三个“上台阶”,即经济总量上台阶、功能建设上台阶、城区面貌上台阶。
(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以更大程度的开放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依托商务楼宇,引进跨国公司和更多更好的企业入驻黄浦,加快国内外各种资源、资金、人才的汇聚,增强经济要素的集聚能力,扩大城区经济发展规模。
以更大程度的开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推进重点地区的项目招商和开发建设,积极引导城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产业层次的升级,大力发展适合中心城区特点的产业,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以更大程度的开放带动所有制结构调整。顺应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和国内资金投向的新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黄浦的投资与建设,增强城区经济发展活力。
(二)加快五大产业发展与五个重点功能区开发,推动城区功能建设再上新台阶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以商旅文结合为基础,以房地产业为支撑,加快推动重点地区的深度开发,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建设。
重塑金融功能。积极推进外滩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改造,拓展外滩金融贸易区功能。使之与浦东小陆家嘴的CBD地区形成功能互补。充分发挥中央商务区的带动作用,结合商务楼建设,提升人民广场周边、延安东路沿线等地区的商务功能,逐步形成黄浦楼宇经济发展制高点。
提升商业功能。以建设国际一流商业街区为目标,实施南京路的多功能开发建设。充分挖掘豫园及老城厢地区丰富的旅游、商业和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民俗文化旅游、特色购物和商务居住功能。加快福州路文化街的项目开发,形成以商务办公、文化用品经营、娱乐休闲消费等为主的文化商业街区。
依托行政文化中心功能。充分发挥人民广场地区市级机关集中、市标志性文化设施集聚和市公共交通中心的集散优势,积极推进周边楼宇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汇集更多的公司机构、社会团体和文化单位,大力引进文娱休闲等功能,形成人民广场文化娱乐消费区域。
改善居住功能。结合现代聚居区建设,协调配置和优化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适应各层次居民的生活需求,营造大都市中心城区的现代居住生活环境。
(三)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力度,推动城区面貌再上新台阶
抓住上海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区联手,加快交通设施和路网改造,基本形成以人民广场交通枢纽为中心,以大桥、高架路、隧道、轨道交通及地面干道为支撑的区域交通网络。提高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实施延安路、苏州河景观生态走廊建设,完善城区灯光工程,建设若干城市广场。
继续把加快旧区改造作为优化城区环境、完善区域功能、改善人民生活、带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旧区改造,基本完成全区的旧区改造任务。
卢湾要为世博会增辉
卢湾区区长张载养
举办2010年世博会是上海发展的机遇,对卢湾区而言,更是一个直接的发展机遇,因为卢湾区紧邻世博会主体场馆,全区还有1/8的土地就在世博会场址范围内。虽然和其他地区相比,卢湾区内的世博会场馆面积最小,但与全区面积相比,所占的比重却是最高的,而且全区距离场馆最远的地方不过3公里,距离是最近的。此外,这一地区的发展目前相对滞后,在将来的建设过程中,巨大的反差会使这里呈现出非常直接的变化。
我觉得,除了功能提升、面貌变化之外,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经济业态的变化,也包括城市形态和精神状态的变化。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的重点,不只在形态等物质的方面,也要考虑精神的方面。
同时,我们在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不只是对工作的修补和完善,更是一个创新和突破。拿卢湾区来说,原来商业、商务功能要向凸现商务、商贸功能发展,休闲服务业要能够更体现时尚的特色,传统的居住区要向一流的现代居住区发展,文化也要深入挖掘内涵。当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当城市面貌也实现现代化时,如何把文化的内涵发掘出来,让原有的文化从尘封中重新显示出光泽,并且赋予新的内容,使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原有的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交融,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经济、商业一旦被文化滋润,它的弹性、光泽和活力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也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方面。目前,卢湾区的新天地开发模式普遍被认为很成功,在新天地的效应实现辐射和延伸的同时,我们还在思南路的花园住宅区加紧进行着新的项目建设,预计这个项目在三年后建成时,某些方面会超过新天地。之后,我们就要考虑把淮海路、新天地和思南路连接起来,例如通过复兴公园和雁荡路,形成一个连接这三个区域的走廊。
作为区域,我们除了接受世博会的辐射,还要积极为世博会提供服务,作出贡献。我们的口号是:世博让上海添彩,卢湾为世博增辉。新天地和其它的新建项目,就是我们贡献给世博会的一部分。世博会与上海的发展关系紧密,但是它的效应究竟有多大,与我们现在的意识、定位、是否有准备、是否扎扎实实地去工作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空等2010年,也许世博效应就会被周边区域带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大好的发展机遇,多做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世博效应。
树立闸北城区新形象
闸北区区长丁薛祥
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上海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申博成功,使上海的集聚度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上海正在加速向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今年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闸北新一轮发展的开局之年,新一届政府将紧紧抓住举办世博会的机遇,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夯实基础,培育功能,增强实力,树立形象,努力建设一个区域经济充满活力、城市面貌文明繁荣、各项事业生机勃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与上海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新闸北。
结合世博会的举办,闸北区将着重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进一步加快旧区改造的步伐,提升市民居住品位。踏准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闸北将把旧区改造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规划为先、环境为重、文化为魂,加快推进新一轮旧区改造。加强规划调控,对重点区域和路段的建筑形态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提高政府在土地资源上的引导力和控制力。正确处理“拆改留”关系,注重城市文脉的保护,做到改造旧区与保护历史风貌相得益彰。全区上下形成合力,确保五年拆除旧住房12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4万户,为2010年基本完成旧区改造任务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快老工业区的城市再造步伐,完成彭浦镇城市建设,加大彭浦新村、临汾路街道等老聚居区的改造力度,逐步推进上海站北广场、海宁路商务大道、苏州河沿线、中部商业文化中心、市北工业新区二期、特色物流园区等六个产业功能区建设。
第二,充分发挥闸北“陆上北大门”的交通枢纽优势。闸北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根据预测,世博会举办期间,有7000万人来到上海,其中很大部分都是从闸北这个陆上大门出入上海,闸北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世人对上海的印象。为此,闸北将以新客站北广场综合改造为抓手,加快推进上海长途客运总站的建设,尽快启动中兴路拓宽工程,进一步改善这个区域的市容面貌和社会秩序,积极培育陆上客运乘换、商务商贸、旅游集散和国内协作办事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发挥闸北对外的窗口作用。
2010年世博会是上海空前的盛会,我们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个上海人共同努力,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够以崭新的城市形象和市民风貌,圆满实现“将2010年世博会办成历史上最精彩,最成功的一届世博会”的目标。(书面发言)
让东北片旧貌换新颜
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伯军
上海中心城区东北片正在并将继续形成城区现代化建设的新高潮。作为中心城区东北片组成部分之一的杨浦,以世博会为契机,正在并将继续推进改变城区面貌、提升城区功能的五项工作:
1、构筑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大学城。实施“政策聚焦”,倾力打造一个以教育、科技、文化和知识产业为主要功能的“知识杨浦”。一是规划和建设“三个主要功能区”,使大学校区、知识产业园区、现代生活社区“三区”功能融合、互相联动、互相呼应,构筑以复旦、同济等国家重点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大学城发展格局;二是抓住复旦、同济和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的契机,抓好“五个一”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以江湾体育场为核心,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公共活动中心;在新江湾城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复旦大学新校区;在全区高校周边置换一平方公里的土地,拓展高校发展空间;建设100万平方米的高校教育设施;在全区高校周边发展100万平方米知识产业基地。
2、大力推进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开发建设。加快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规模建设,使之成为具有商务办公、教育科技、购物餐饮、文化体育、休闲娱乐、金融贸易等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上海城市副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和公共文化活动中心。
3、加快推进“东外滩”地区的开发建设。精心组织“东外滩”地区规划方案的国际、国内征集工作,建设一批功能性骨干项目,保护和规划控制滨江地区的土地、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把复兴岛地区规划建设成为具有上海国际大都市特色功能的“浦江明珠”。
4、积极支持和参与新江湾城的开发建设。加强与开发机构的沟通、协调,支持新江湾城内水系、环境骨架和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全面启动,协调做好教育、行政、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规划和配套建设。
5、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包括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标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新一轮旧区改造,加快推进环境建设等。
相信经过今后5-8年的努力,包括杨浦在内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片必定会“旧貌换新颜”;在世博会举办之际,一个协调发展的上海整体形象必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