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黄浦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取得成效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74

  “撤二建一”以来,黄浦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取得成效。
  
  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加强思想建设。黄浦区每年举办“一把手”学习班,开展“解放思想、发展黄浦”主题教育等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先后有500余人次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区各级培训。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处级班子结构,选拔任用了一批优秀干部,包括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通过实施离岗政策,190名处级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提任处级干部87名。目前,全区处级干部317名,其中,大学以上(含大学)文化程度的有136名,占43%;40岁以下的有42人,占13%;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57名,处级领导班子已基本形成了年龄呈梯次分布、能力叠加、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建立了干部工作监督员队伍,组织实施了对离任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调整充实了企业集团监事会人选;积极稳妥地解决干部工作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以提高能力、落实规划为目标,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研究制定《黄浦区2001-2003年青年干部选拔工作实施意见》,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管理监督等,重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一是培养一批,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建立了处级后备干部队伍,挑选121名中青年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举办了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派30多名中青年干部赴美、日、港等地进行培训;二是锻炼一批,选派了60多名年轻干部到新疆、西藏、江西等地挂职锻炼、参与区重点工程建设等;三是上岗一批,先后有38名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被提拔到处级领导岗位,设置了助理岗位,11名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加速成长。
  
  以落实“四权”为主要内容,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意见》、《关于在选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中加强民主推荐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成为选拔任用和考察考核干部的必经程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度在全区推行。2001年推出了2名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岗位实施竞争上岗,2002年公开招聘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集团副总经理;拟订了干部谈心、交流和辞职制度;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业绩评估和激励监督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一是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探索通过组织联动、属地联络、分层联系方式,逐步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试行)》,开展“一街一支一特色”创建活动,组织社区单位、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积极参与每月10日的“共产党员奉献在社区”主题活动,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二是注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关于在新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的问题”调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黄浦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规范》等,在全区宣传推广“陆贞雄工作法”、外滩街道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规范。目前,全区建立新经济组织党组织106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1个,独立党支部79个,联合党支部24个;建立工青妇群众组织971个,选派了424名党建联络员。三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先后开展了区属企业集团党建工作调研和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调研,制订《关于进一步做好转制企业党组织关系转移工作的意见(试行)》,使企业转制后党组织关系不断不乱。12家企业集团中,集团党委书记兼任正副董事长或正副总经理的占93%,确保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四是在全区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达标创先”活动,评定了200家创先一级党支部(总支);推行创先一级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结对共建模式。全区现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各2名,市“人民满意公务员”1名,区“二优一先”各10名。五是严把“入口关”,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制订了《黄浦区发展党员工作流程》、《黄浦区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指导团区委开展“推优”工作,在小东门街道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探索和研究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操作原则、方法和途径。全区现有党员35751名,“撤二建一”以后发展的党员有1000余名,其中,生产、工作一线的新党员将近40%,团员青年占到55%左右,还发展了1名私营业主党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