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港 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800万标准箱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25

  我国大陆最大的国际通航港口―――上海港,12月11日将向一个新的目标冲击―――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00万标准箱。在此之前的11月3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一举超越700万标准箱。上海港将由此实现一年跨越两个“百万”的新纪录,此举令全球航运界瞩目。关注800万,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增值,而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一个新突破。
  诱人的产业链效应
  上海港真正意义的集装箱业务始于1978年,当年9月集装箱班轮首航澳大利亚,每周仅1班。如今,集装箱作业已经成为上海港绝对的“支柱”,全港一年销售收入60%以上都来自于集装箱。
  800万的经济意义绝不限于上海港本身。世界发达港口的经验告诉我们,集装箱运输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有关报告显示,世界第一大港的香港,它的港口业务及相关工业占本地GDP的比例已经超过20%;它每年多处理55万个标准箱,就可直接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亿港元左右,提供2.76万个就业岗位。
  800万箱的产业链效应也相当诱人。伴随上海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包括物流集散、内河运输、陆上运输、货代船代等在内的相关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以货物代理业为例,1978年上海只有一家货代企业,现在具有一级资质的货代企业已经达到350家,从业人员2.5万人,至于二级资质以下的货代数量就更为庞大;从陆上集装箱运输量来看,每年的增加速度也非常快,与去年相比,今年增幅有望超过30%。
  跃上新台阶的重要节点
  全球范围的大港中,稳坐头两把交椅的香港和新加坡,其集装箱年吞吐量均是“千万等级”,去年,香港1790万标准箱,新加坡1552万标准箱。韩国釜山、我国高雄、上海港尽管名列三至五位,但这三大港口只能算“第二梯队”,年吞吐量都没有超过800万标准箱,与香港、新加坡不可同日而语。
  资深人士表示,800万是个很关键的点,跃上了800万,意味着实现1000万将为时不远。
  事实上,上海港今年两个“百万”的突破,其国际引力的递增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在上海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的境外航商已上升到103家;今年,上海港新辟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30条,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截至11月底,上海港每月集装箱班轮密度达1357班,平均每天就有45班,辐射世界120多个港口,发展势头锐不可挡。国际权威咨询机构美国路易斯・伯杰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甚至断言:上海及其腹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一个经济实体区,它将是一大批货物的必经之地。
  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港“坚持超常规发展”更加胸有成竹:明年集装箱吞吐量确保实现950万标准箱,力争实现1000万标准箱。这比原来的时间节点至少提前了一年,从而为上海尽快确立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