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遥感技术瞄准国际先进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07

  茫茫太空中巡天测地的8颗“中国星”中,有6颗星的“千里眼”是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所造!正在研制中的“风云”系列卫星和“神州四号”、“环境一号”、“海洋一号”B星等10多个卫星也纷纷把该所的“千里眼”作为指定产品。在10月22日召开的“一船两星”有效载荷研制总结报告会上,国家卫星海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领导高度评价上海技物所在我国卫星研制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出席昨天的会议。
  技物所何以能“星光灿烂”?在于该所的办所目标始终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水准。我国气象卫星研究起步时已落后于发达国家10多年,上海技物所不断自我加压,对研制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卫星的“千里眼”―――遥感技术在短短10年中实现了“三级跳”,成为全世界第2个具有全球观测能力的国家。今年3月25日,我国发射的“神舟三号”装置了该所研制的5种科学实验仪器,均完成了实验任务,尤其是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摄到的高质量图像,得到国际同行的称赞。5月15日发射的一箭双星装置了该所研制的“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十通道扫描辐射计,部分设备“视力”超过美国同类卫星,其中第三通道已成为世界上白天探测火情的主要“眼睛”。技物所为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研制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不仅可探测包括悬浮泥浓度、黄色物质浓度等海洋水色,还能测定海洋水温。
  技物所勇于承担国家级创新攻关项目,不仅带动了人才培养和学科高地建设,也带动了该所的成果转化。目前,该所航天工程队伍中占半壁江山的年轻科技人员,在红外探测器及材料研制、红外光电子物理研究等领域硕果累累,成为我国红外光电技术的攻坚力量,卫星“千里眼”研制也从一两个型号发展到七八个型号同时进行。近年来,该所将遥感等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开发出了红外测温、测湿、报警等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初,技物所成果产业化只有尼赛拉一个公司,如今其麾下已形成10多家的企业群,经济效益扶摇直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