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迎进来走出去 申城构筑旅游双通道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82

  世界杯刚罢,亚运会接踵而至,韩国人今年频频来上海吆喝;韩国人未走,世界级豪华邮轮“狮子星”号已经泊在外高桥码头,来自全球的2100名游客逛豫园、博物馆,有些还到邻近的苏州看风景……上海的旅游“菜单”越来越丰富,据悉,今年1至8月,共有136万海外观光游客来到上海,有4000多万国内的游客光顾上海,同时也有7.6万上海市民走出家门去海外旅游。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旅游产业无疑是个“急先锋”,因为旅游本身就是在互动中产生经济效益,共享繁荣。上海市旅游委副主任道书明认为,上海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中,正在精心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构筑与外部世界交融的“进出双通道”,他披露,过去上海旅游总无法回避一个令人尴尬的数字:境外人士来上海停留的时间人均只有0.8-1.2天,在上海消费也只有252美元,因为许多人只把上海作为一个“过境城市”。但今年前8个月不仅海外来沪旅游人数猛增了34%,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在上海平均逗留的时间也已经增加到3.4天,人均消费量也达到了882美元。数字背后蕴藏着这样一个事实,上海旅游已经从“等客来”演化成“迎客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3000年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上海则以一个新兴的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吸引四海宾客――“100年必看上海”。早在1997年,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就明确指出:“上海旅游发展的定位,应该是都市型旅游”。现在包容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的“海派”旅游特色已经在国内外打响。到上海来的游客不再仅仅看外滩、南京路和豫园这“老三篇”,中西合璧的“石库门”新天地中的特色娱乐业、美轮美奂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摩天高楼拔地而起的陆家嘴现代建筑群,以及宝钢工业旅游、孙桥农业旅游,这些都使上海都市旅游更具现代意蕴,不少游客感觉,上海这个城市常看常新,年年不同。
  
  城市的魅力也就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上海打出了三张“好牌”:完善城市旅游配套功能,优化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景观形象。上海建立了辐射上海市郊及江浙有关景区的旅游集散中心,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从这里出发旅游,“一个点,60条线”的快速通道使游客交口称赞。过去有不少外地的游客常常抱怨,到上海,路难记,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现在人们惊喜地发觉,上海街头出现了一批鲜明易识的地名、景点标识,游客只需“按图索骥”。小小厕所,却事关大上海的形象,有20多年旅游经验的道书明说,日本的女青年是世界各国都力争的“大客户”,因为她们具有很强的消费实力,但她们又是非常挑剔的客户群,而厕所就是她们出游最注重的一个细节。前几年这批日本女青年经常出现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来中国的实在不多,但如今,上海街头时常能见到穿和服、踏木屐的东洋女子,因为上海的“出路”近年来有了巨大改观,上海先后兴建了300多座清洁、雅观的公厕。
  
  中国入世以后,上海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商独资的旅行社将有望在今年进入大上海,从而打破过去国有旅行社一统天下的局面。开放,使上海人游世界的天地越来越大,越来越便捷,目前,上海人可以花两天时间就搞定因私护照,到日本、澳大利亚、埃及等17个国家和地区游览。世界看上海,上海看世界,通过旅游的“近距离”接触,让人们看到了上海的精彩和世界的奇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