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市民“食无忧”
“民以食为天”。
面对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菜篮子”,市民们如今更关注“篮”中食品的安全。
本市食品卫生吗?安全吗?
近日,85名市人大代表和17名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对市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生鲜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之一。
喜:总体情况让人放心
代表明查暗访后,对申城“菜篮子”作出评语:总体情况让人放心。
市人大财经委组织的猪肉、蔬菜、豆制品3个察访小组,采集了猪肝、蔬菜和豆制品样本送到检验机构,按国家有关食品安全卫生强制性标准,分别检测猪肉“瘦肉精”残留、蔬菜的农药残留及豆制品的卫生指标等情况。
抽检结果表明,本市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总体情况较好,猪肉、蔬菜、豆制品在生产(屠宰)、批发和销售环节中,商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46件猪肝样本100%合格,其中包括24件市人大代表自行到各菜场、集市、超市随机采购的样本。蔬菜虽正值用药高峰,检查结果仍好于今年5月的情况。
检查中,一批正规生产企业、大型超市、菜市场顺利“过关”。新路达华联吉买盛为保证顾客每天吃到新鲜、安全的蔬菜,分上、下午两次进货,并对蔬菜进行抽检,把不新鲜的蔬菜截堵在上柜前,确保上柜蔬菜新鲜度;同时,加强现场巡视,若发现蔬菜“蔫”了,立即清除。两年多来,从未发生过因不新鲜蔬菜或农药超标引起的质量投诉。正义园艺有限公司则从改革种植方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等方面,保障蔬菜品质。
忧:仍有不少“害群之马”
虽然申城食品安全系数较高,但隐忧仍存。在检查中,代表们目睹了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现象:
镜头一:在一家菜市场,当检查人员要求摊主拿出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上海市肉类批发市场商品交易确认单进行检查时,摊主称已上交市场。可市场管理者拿出的单子未标明摊位或摊主,根本无法分清哪些摊主有单子、哪些摊主没有单子。检查人员还发现,一些摊主拿着一纸已检验猪肉的证明,任意销售其它未经检验的猪肉。代表们指出,市场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把好食品进口关。
镜头二:在古浪路上的金辉豆制品厂,代表们在化工塑料桶中发现了连专家都叫不出名字的油料。一间间肮脏的作坊里,工人们赤膊上阵,挥汗如雨,正在用这种无名油在沾满黑色油渍的大锅里翻炒油面筋;一堆堆成品就随意堆放在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的地上。据介绍,这里8户豆制品加工者合用一张卫生许可证。虽然区有关部门已经责令其停业整改,可直至代表前来检查,该企业仍“安然无恙”地加紧生产。
本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还有待强化之处:现有9万户外省市农民在从事蔬菜种植,其生产经营方式大多比较落后,滥用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当数量的豆制品地下加工点散布在城郊结合部的角角落落,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豆制品,一旦流入市场,会给市民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部分市场管理人员对进货单据的管理尚不够规范,导致某些菜场内不再新鲜的食品,仍堂而皇之地摆在摊上。
代表们指出,为让市民对“菜篮子”更放心,应该整治“害群之马”。
代表献策―――
市场监管不可“一阵风”
■对这次联合检查,一些市场或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显然没有当成提升企业素质和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机会。他们不是研究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而是设法“遮丑”,推卸责任,反映出一种不健康的管理心态和极其落后的经营理念。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通过教育与监管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经营理念,从整体上提升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的素质,为建立市场诚信体系奠定基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菜地的规划、规模及其生产经营方式应当与之相适应。在生产上,要进一步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发挥区县、乡镇各级政府部门的作用,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对农民分散种植状况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导和组织。在流通环节上,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提高批发、销售商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对外省市进沪蔬菜的产地检验,通过大力抓“龙头”,净化蔬菜市场,促进“源头”安全性能的提高和改进。
■培养、扶植具有诚信素质的大型生产企业、大型生鲜食品市场,可以提高生产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迫使一些管理混乱、欺诈消费者的企业退出市场,使诸如私自屠宰的“小刀手”之类的问题得以根治。同时要继续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做大做强、深入人心,最终把一个规范有序的大市场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只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决不可搞“一阵风”,更不能“抓大放小”,要不断加大对市场的监管、检查力度。在对市场存在问题进行经常性、深入剖析与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监管措施,建立健全促进市场良性循环的制度。
■政府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体,要将依法行政贯穿到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上,特别是要抓好生产领域的监管。对本地生产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直面监管,对外来生产企业应把好市场准入关。截住了源头,对市场的监管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府:编织安全监管网
让市民“食无忧”,政府决心坚定,一张覆盖全市的安全监管网正在编织之中。
在检查中“现形”的金辉豆制品厂现已受到严厉查处:区卫生局注销了其卫生许可证,区工商局吊销其营业执照,桃浦镇政府切断加工点的水、电供应,遣散了“企业”人员。
市有关部门通过对“金辉”的查处,进一步加大豆制品市场整顿和规范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豆制品加工点,以及类似一张执照由几个加工点“合用”的违法行为;年内完成调整压缩现有豆制品加工企业的30%;有规模、有基础的豆制品加工厂将加快完成食品安全质量认证;依法启用豆制品加工厂行业协会集体商标,以提高规模企业信誉,鼓励其进超市和设专卖店,扩大市场占有;所有进入市场的豆制品,必须携带“身份证”―――“上海市豆制品送货单”,而且要货单相符,亮单经营,把不合格的豆制品拒之门外……
在蔬菜种植方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降低农药用量和科学使用农药为重点,大力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等植保新技术和低毒低效新农药。同时安全监控的范围,由去年的61个园艺场和100个种植大户,扩大到今年所有的园艺场和500个种植大户;重点抽检范围,由去年的57个园艺场,扩大到今年的156个园艺场和100个蔬菜大户,共3500个样品,占常年种植蔬菜面积的42%。
为了改善食用农产品的卫生质量,本市正在着手建立食用农产品批发、零售和集团采购供应安全网络,今年将建立15家食用农产品安全示范批发市场、15家食用农产品安全集团采购配送网点、15家食用农产品安全加工示范企业、50家食用农产品安全销售示范菜场和500家食用农产品安全销售示范超市门店。
市民:对“菜篮子”有信心
在市民眼中,本市的“菜篮子”品质如何?最近,市人大常委会委托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在黄浦、卢湾等10个区,以随机抽查的方式抽取了1000户市民家庭。
随机抽查的数据显示:32.5%和48.1%的市民认为,本市食品市场“很规范”和“比较规范”;50.5%的市民对政府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秩序,表示“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
在调查者中,也有26.6%的人反映,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中曾遭遇不安全、不洁食品。在这些人中,36.8%“因购买变质不洁熟食引起”;32%“因购买变质肉、禽、蛋、水产品引起”;22.6%“因在外用餐不慎引起”;19.2%“因蔬菜中残余农药”引起。
当遭遇不洁食品侵害时,多数被调查者都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48.6%的人表示“以后不再购买该食品”,20.7%的人“无可奈何,自认倒霉”;只有27.5%的人提出,“向有关方面反映、投诉”。因为多数被调查者对有关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知晓程度不高,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知晓率仅为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