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创下一个历史纪录:1994.73亿元。欣喜之余也有人担心,高位之上保持快速增长难度较大。这样的担忧现在已被证明是多余的。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到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已达1301.85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可以预见,即使今后几个月增幅有所回落,上海全年投资总额也肯定能突破2000亿元大关。
申城投资何以如此充满活力?一大推动力就是社会投资增长形成机制。所谓社会投资,通常是指与政府财政性资金相对应的资金来源,它更多地侧重于市场化运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债券和外资。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今年1至8月,在当年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比重仅为1.2%,去年这一比例也只有2.6%。
这一机制在促进投资总量扩张的同时,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从原来单一的政府推动向政府与非政府投资主体协同推动的阶段转变。在政府推动方面,上海今年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如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向民企转让经营权;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打破外资参与空白,浦东自来水公司向法国通用水务公司出售50%的股权;社会卫生事业实现国有资产“拨改投”等。
政府对于社会资金的积极引导,加速了非政府投资主体自主性的发挥,使得社会资金尤其是民间资本在上海所涉足的投资领域更宽、渠道更畅。今年7月,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托产品―――上海外环线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
它意味着个人投资者终于可以通过购买信托产品参与本市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了。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其后推出磁浮交通项目信托计划,总额1.88亿元的产品一天售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社会投资的巨大潜力。社会投资增长机制的基本形成和不断创新,不仅提高了社会的投资效率,更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1至8月,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GDP总量的38%,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表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在投资的强力拉动下,上海经济总量今年仍然有望保持10%以上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