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到2010年,上海将拿出10个世界名牌。上海市名牌产品推荐委员会近日在质量月系列活动“企业家论品牌报告会”上宣布:本市新一轮名牌战略已经启动。
自1995年开展上海名牌推荐活动以来,共有356项名牌产品榜上有名,名牌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1995年全市名牌年销售收入仅35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比重不到7.5%,而去年则达到2650亿元以上,超过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1995年名牌企业的销售利润只有61亿元,去年达到了360多亿元,7年间翻了6倍。1995年初上海名牌的户均无形资产价值为0.83亿元,2001年户均无形资产翻番至1.7亿元,目前356项上海名牌的无形资产总值已达595亿多元。更令人瞩目的是,随着名牌战略的深入开展,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目前的356项名牌产品中,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了半壁江山。
中国加入世贸后,“中国名牌”、“上海名牌”面临着如何在世界品牌大战中求得发展的巨大挑战。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各类名牌产品大约有8.5万种,发达国家拥有其中的90%。去年本市356项名牌产品的全部销售收入虽然已达2650亿元,但细算一下,还比不上一家大跨国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因此,加快培育大名牌、实现名牌由多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已成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本市新一轮名牌战略,提出了实现“五个一批”,并且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强势大名牌,上汽集团在5年内自主开发5万辆新车的计划,将拉近上海与世界500强的距离;发展一批和上海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名牌,如复星集团在生物制药领域内领先一步,体现了高新技术在上海的巨大潜力;扶持一批对上海私营经济发展、创业具有示范意义的好名牌,20多家私营企业跻身上海名牌行列的现实,说明私营经济在名牌战略中同样有用武之地;重振一批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老名牌,恒源祥十几年的超常规发展,为老字号如何重现青春指明了道路;集中一批在国际或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小巨人”式名牌,上海日用―友捷的“国内独一无二、国际可以一争高下”的汽车散热器风扇,让人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