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个性书店:沪上文化新色彩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12

  对爱书的读者来说,去大型书城买书图的是个“全”;去专业书店为的是“专”。而时下悄然出现的个性书店则是以独特的氛围和个性化的服务见长,不同的个性书店为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风景添上了别样的色彩。
  上海是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多元的文化必然有多元的载体,个性书店的出现也是一种需求的产物。它们的店堂不一定很大,图书品种不一定很全,却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氛围,逐渐拥有了固定的读者群。位于地铁一号线陕西路站地下一层的季风书园,是上海最大的民营书店,营业面积超过800平方米,爱书者无人不晓,市面上最时尚、最流行的畅销书总会在这里的书架上出现。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屋则更像是一个书房、一个客厅,要一杯茶或一杯咖啡,就可以在这里欣赏主人收藏的画册、全套的博物馆典藏精品。有心仪的书,就买回去细品,只是市面上的畅销书不是这里的主流。
  淮海路上的沪港三联书店是国内第一家沪港合资的书店,店堂布置注重在都市的现代感中糅进文化气息,经营的图书除经济管理、旅游、美术类大型画册、文史类书籍外,港台书籍和进口原版书便是一大特色,因而附近公司的白领便是常客,下了班总爱在这儿逗留一会,寻找他们的书缘。淮海路的另一头则有“一介书屋”,虽只10多平方米,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最新畅销书到各种新老版本的学术著作,基本能够满足购书人的需求。书店的主人懂书也爱书,所以书店的常客买书也谈书,商量一些很文化的事情。
  还有些书店是跟着读者走的,以主要服务的读者群体来定自己的个性。复旦大学南区研究生宿舍附近的鹿鸣书店学术气息浓厚,文史哲书籍几乎一览天下。经常有师生碰上了,不免互相荐书,或者就在店堂里探讨一番,书店俨然成了第二课堂。
  个性书店没有图书馆的拘谨严肃,也没有普通书店的熙来攘往。书店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卖书,还放大到看书、谈书、聊天、会友……店主人通常也是文化人,如果投缘,读书人和店老板可以煮酒论剑一番。难怪有读者说,去大书城,只好跟着橱窗寻找自己的书缘,而个性书店,就像是自己家的书房,你很清楚什么书是你要的。有行家预测,上海的个性书店将会越来越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