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公职律师制度试点今年将“扩容”:市政府下属一些负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委、局将配备“贴身”法律参谋,公职律师的法律地位和管理体制,也将更趋明晰。有关人士称,此举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市。最近,司法部领导对浦东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公职律师制度的成功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由政府设立、为政府服务、享受公务员待遇,是公职律师的特征,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浦东新区城建局公职律师陈连生,6年来代表新区政府应诉101件官司,胜诉100件,但不拿一分钱佣金,因为他虽持有律师执业证,但又是拿工资的公务员,这就是公职律师。与政府部门聘用的社会律师、法律顾问相比,公职律师具有“离得近、叫得应、专业熟、信息灵、反应快、保密好”等优势。
浦东新区首批28位公职律师分布在司法行政、城建、工商、公安等11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为政府重大决策积极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建议。如在“中央绿地”动迁和菊园小区旧城改造中,新区法制办公职律师提出一系列法律意见,使政府避免了因程序和细节上的疏忽引起的纠纷。公职律师还参与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合同的草拟、审查、修改、审批,许多法律意见被采纳。工商浦东分局甚至定下“硬”规定:凡该局对外发文涉及政策法规,或是发送《行政处罚决定书》,都得先由公职律师来“把关”。
公职律师积极参与政府规章及一些地方立法起草工作。新区环保局公职律师5年起草了30多个规章、规范性文件;外高桥保税区的公职律师参与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的制订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6年试点工作中,新区公职律师参与起草新区规范性文件350件,清理规范性文件352件,并向市人大、市政府和有关单位提出近500条法律意见,相当部分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
公职律师在代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其他诉讼活动中,体现出较高的业务水准,维护了国家利益,提高了政府形象。新区税务局公职律师在参与日本某著名企业申请的行政复议案中,面对日方律师的强硬态度,以其良好的法律功底和业务技能,终于使该公司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心悦诚服地收回行政复议申请。此外,新区公职律师在开展法律宣传和培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浦东公职律师制度试点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比如公职律师的法律地位在《律师法》中没有明确、公职律师能否加入律师协会、由谁负责管理、如何更充分发挥作用等等。市司法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扩大试点,旨在尽快建立和完善上海公职律师制度,有关公职律师的管理规定已在制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