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新福建作贡献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豪情满怀。”1日,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70年砥砺前行,福建的发展沧桑巨变。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福建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2.73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35804亿元,居全国位次从落后提升至2018年的第10位。人均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02元提高到2018年的91197元,居全国的位次从落后到2018年居全国第6位。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福建全省财政总收入从1952年的仅2.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045.43亿元。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1949年福建全省公路里程只有1853公里,至2018年仅高速公路总里程就达5155公里,密度居全国前列。1956年福建铁路里程只有354公里,到2018年出省通道7条,铁路运营里程达3509公里,铁路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经济以农业为主,195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5.9∶19.0∶15.1,到1978年调整为36.0∶42.5∶21.5。改革开放后,福建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到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7∶48.1∶45.2。基本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福建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保持全国领先。12条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优。2018年福建全省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位居全国首位。
居民获得感显著增强。201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万元和1.8万元,分别居全国第7位和第5位。现行扶贫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脱贫。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在推动重大项目攻坚、推进创新创业创造、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消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高起点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等方面用劲用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加快建设新福建作贡献。”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王永珍)
奋力谱写工业发展新篇章
1日上午,省工信厅的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形式踊跃收听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
“总书记在讲话中说,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对此,我们福建工信人都倍感振奋。”2日,省工信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70年来,福建工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与新中国发展的脚步同频共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这位负责人说。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工业基础弱、规模小,1952年工业增加值只有2.17亿元。从那时起,福建工业成功跨越一道道关口,实现一个个突破——1978年工业增加值增加到23.85亿元,1988年超100亿元,1997年突破1000亿元,2014年突破1万亿元,2018年达14183亿元。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门类从单一到齐全,自传统到现代,轻重工业合理、协调,工业体系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主导,纺织服装、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为支撑和以壮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结构,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伴随福建工业发展,福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1978年,福建全省仅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6家,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基础较差。如今,福建全省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74万家,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358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4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福建工信系统干部职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新篇章。”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林侃)
努力把闽货卖向全球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福建的开放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脉动。福建外贸跨越发展,成为推动福建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正是福建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规模快速扩大。福建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1034万美元、1978年2.03亿美元,到2018年跃升至1875.76亿美元,居全国第7位。
市场区域不断拓展。改革开放初期,福建外贸主要集中在日本、东南亚、部分西欧国家及香港地区。2018年,福建对东盟进出口额3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3.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0.7%,占福建全省31.9%。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985年,福建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超过初级产品;201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福建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0.6%。
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变。一般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出口和进口占比分别由2001年的48.5%和34.7%提高到2018年的72.4%和72.2%。
民营外贸企业蓬勃发展。中国“入世”推动对外贸易经营权逐步放开,民营外贸企业从无到有继而蓬勃发展。2011年,福建民企首次超越外企成为福建全省最大出口主体。2018年,福建民企进出口859.38亿美元,占福建全省45.8%。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2019年福建各项主要指标优于全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务部门将按照中央“六稳”决策部署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推进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记者 郑璜)
科特派助力乡村振兴
“这次受邀参加国庆招待会,我感到无比自豪,又感到责任在肩。”2日,赴京归来的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苏海兰激动地对记者说。9月30日晚,她作为全国科技特派员战线的优秀代表,受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
苏海兰长期在福建省偏远贫困山区中药材种植基地服务“三农”。她说:“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科技特派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更加努力多措并举地进行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这项制度由福建省率先从1999年开始推行。20年来,福建全省共派出科技特派员16348人次,乡镇覆盖率达93.8%;服务领域涵盖了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并向二、三产业延伸,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为这项制度的探索建立和全面推广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20年来,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作为科特派工作的实践者也是见证者,苏海兰说,省里创新科特派工作机制,鼓励、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农村基层一线和企业生产一线担任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苏海兰说,这次参加招待会对她既是一种鼓舞和鞭策,也是一份嘱托和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她表示,今后将更加努力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施乡村振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记者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