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万里援疆家国情 砥砺前行续华章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4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上

  雪莲做到了

  不是每棵树都能屹立在大漠戈壁上

  胡杨做到了

  不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梦和远方

  援疆人做到了

一片丹心报家国,扬鞭绝尘走天涯。2017年2月28日,由中组部、福建福建省委组织部及各级基层组织选拔出来的197名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飞抵新疆,带着福建全省3800万人民对新疆的深情厚谊,开启新一批福建省援疆大幕。一年来,福建省援疆干部按照“保重点、攻难点、创特色、出典型”的思路,扑下身子,夙兴夜寐,筑梦天山,为援疆工作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精神高昂,迎接新时代的一年

2017年,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共同迈进新时代。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大家援疆工作再次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大家做好工作的信心。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为援疆工作明确了具体的思路和举措。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之年,也是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工作的开局之年。这一年,项目援疆,落地开花,涵盖多元;产业援疆,搭建平台,筑巢引凤;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圆梦成真;医疗援疆,组团互补,屡克高难;文化援疆,助创文明,激发活力;教育援疆,夯实基础,深入拓展;农业援疆,培植新品,优化结构……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援疆大格局。2017年12月“学习十九大援疆续华章”福建省援疆干部人才“援疆心语”诵读会上,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欢聚一堂,诗词相会,展现援疆人的家国情怀、无私大爱,增强了援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援疆工作迈进新时代高声欢呼。

备受关怀,信心满满的一年

2017年9月25日至27日,时任省长于伟国率福建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看望慰问福建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深化对口协作的工作。于伟国指出,福建第七批援疆队紧紧围绕当地发展大局,团结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进项目有力度,改善民生有成效,队伍建设有形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其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乌鲁木齐与党政代表团一行进行了会谈。他说,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疆工作,不断加大项目援疆、产业援疆、人才援疆力度,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对口援疆与交流合作相结合、造福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将永远铭记于心。闽疆情意长,携手共繁荣。两位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让全体援疆干部人才深受鼓舞和鞭策,并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

抓铁有痕,攻坚克难的一年

2017年福建省安排援疆项目123个,援疆资金总额为40685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完成年度任务100%。认真学习贯彻第六次全国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出台福建援疆“1+5”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专门批示表扬。

今年1月9日,在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福建援疆助力木垒精准扶贫“家庭圆梦”行动启动,125户贫困农牧民收到“新年大礼包”,实现了“微心愿”。

这一年来,福建省对口援疆用于脱贫攻坚资金9708万元,项目74个。社会扶贫资金1273万元,项目50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4419人。

筑梦天山,开拓创新的一年

聚力产业援疆,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福建省前指共引进企业33家,增资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约150亿元,预计新增就业岗位近5000人。全年共落实福建省产业援疆合作项目27个,有力促进了昌吉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组团式”医疗援疆。这一年,福建援疆医疗队开展了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手术等74项新技术,填补了昌吉州的医疗技术空白。

福州援疆干部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奇台面粉”作为地标示范样板品牌入驻天猫商城,建立全国唯一一家面粉类天猫官方旗舰店,成为全国13个淘香甜特许经营店之一。

在厦门援疆干部的努力下,吉木萨尔县新建了17所互助幸福院,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实现了“老有所依,共度夕阳红”。

泉州分指挥部积极开展“情系牧区暖冬行”和“佃坝助学行”活动,同时还为221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03.7万元,资助272名大病患者共250.2万元。

文化引领,产业更上层楼的一年

福建援疆指挥部全力协助昌吉市首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即获得成功,昌吉成为新疆唯一当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主导举办了首届昌吉州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和领军人物评选大赛;成功举办“福建院士专家昌吉行”活动,11位院士专家为昌吉发展把脉,助力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选派48名农业专家到昌吉开展为期4个月的支农工作,解决农产品保鲜、农残检测等12项技术,成功引种百香果等新品种28个。

勇于奉献,放飞理想的一年

这一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厦门高剑华老师把进入产房的妻子托付给家人,毅然踏上援疆路。飞机经停时,才收到女儿降生的喜讯,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妇产科医生胡强,凭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暖心的服务,先后开展了数十台手术,成为名副其实的“妇女之友”。

陈锡才老师家中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为了高三毕业班学生,他一直没有返乡探望。当他辗转赶回老家,母亲已经不省人事。

……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胸怀大爱,背起行囊,西出阳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从此,故乡即是远方,远方即是故乡。他们用双脚丈量这片神奇的热土,将爱洒播向庭州大地。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援疆干部共同的心声。援疆干部眼里的风花雪月,是沙漠冷风,是雾凇冰花,是漫天飞雪,是边关红月……

新疆,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胡杨,它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它的种子伴着强劲的风,散落在广袤无边的土地中。无论在哪里落脚,都能够顽强地在哪里扎根,正像援疆人,有着与荒凉寂寞为伍的气魄,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山明月起征程,快马加鞭未下鞍。有幸作为第七批福建援疆队的一员,大家深以为豪——

  感谢

  命运的机缘

  让我们共赴一个

  跨越千山万水的约定

  不管心头有雨 眼底有霜

  用一段时光 换一个奋不顾身

  2018年,我们再出发!(本报记者 林丽明)

  

2018年1月9日,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发起“贫困家庭圆梦行动”,125户贫困农牧民实现了“微心愿”。卞红山 摄

福建援疆干部走访食品企业,帮助当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  

福建援疆干部在刺绣企业调研。  

昌吉州福建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福建商人节开幕式

  
福建院士专家昌吉行活动
  
“学习十九大 援疆续华章”福建省援疆干部人才“援疆心语”诵读会

福建援疆大事记

  1、2017年2月27日,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欢送座谈会在榕举行。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尤权指出,开展对口援疆,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位援疆干部人才顾大家、舍小家,作出援疆的重大选择,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为大家的选择点赞。希望大家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为“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新疆发展、民族团结作出应有贡献,圆满完成中央交付的光荣任务。2月28日,197名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和人才抵达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福建援疆新征程从这里铿锵起步。

  2、时任省长于伟国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2017年9月25日至27日,于伟国率福建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看望慰问福建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深化对口协作工作。于伟国指出,福建第七批援疆队紧紧围绕当地发展大局,团结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进项目有力度,改善民生有成效,队伍建设有形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于伟国的讲话,让全体援疆干部人才深受鼓舞和鞭策,并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省前指和各分指提前准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展示援疆成果,圆满完成了考察期间的各项服务保障任务。

  3、项目援疆取得新成效。2017年福建省安排援疆项目123个,援疆资金总额为40685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完成年度任务100%。除援疆资金外,福建援疆干部人才还积极向原单位争取工作经费等计划外资金总计5000万元。

  4、产业援疆取得新突破。2017年,福建省前指共引进企业33家,增资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约150亿元,预计新增就业岗位近5000人。全年共落实福建省产业援疆合作项目27个,投资总额131.7亿元,本年度实际到位资金33.9亿元,有力促进了昌吉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整合闽商资源打造新平台。主导成立昌吉州福建商会,并举办“福建商人节”、昌吉发展论坛,召开福建企业投资昌吉联席会,支持福建企业投资昌吉,发展产业带动就业。

  6、民族团结工作获得新殊荣。医疗、教育、农业“三个一百”人才交流交往,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援疆格局。福建省援疆干部197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结穷亲、办实事、铸真情,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架起援疆干部和贫困群体的连心桥。2017年12月,福建援疆前指和福建“组团式”援疆昌吉州中医院医疗队被表彰为“自治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集体”;援疆干部人才林丽明、阮妙鸿等9人被表彰为“自治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

  7、扶贫攻坚精准发力。2017年以来,福建省对口援疆用于脱贫攻坚资金9708万元,项目74个。开展“贫困家庭圆梦行动”,发动援疆干部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庭心愿梦想”。协调昌吉州福建商会、厦门烟草专卖局设立“家庭基金”,截至目前已帮助100多个贫困家庭圆梦。2018年1月9日,在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阿克喀巴克村委会举行了“福建援疆助力木垒精准扶贫‘家庭圆梦’行动现场会”。

  8、文化援疆开拓新局面。全力协助昌吉市首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即获得成功,昌吉成为新疆唯一当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主导举办了首届昌吉州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和领军人物评选大赛,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9、人才援疆再创新模式。成功举办“福建院士专家昌吉行”活动,11位院士专家为昌吉发展把脉,助力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通过“组团式”传帮带本地教育、医疗人才,为昌吉州留下一支人才队伍。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组团式援疆”的做法。

  10、发展旅游创出新业绩。先后组织了“闽疆海丝·陆丝牵手之旅”等旅行商踩线,主导“丝路旅游·福州援疆专列”活动,加大“送客入疆”力度。推出“旅游护照”,昌吉州制发“援疆干部亲友昌吉旅游护照”,推动援疆亲友来昌吉观光旅游,带动周边旅游事业发展。2018年1月,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发委授予的“旅游客源援疆先进单位”称号。

  11、援疆心语诵读凝心聚力。2017年12月30日,举办“学习十九大 援疆续华章”福建省援疆干部人才“援疆心语”诵读会,全体福建援疆干部用诗歌抒发援疆情怀,在昌吉州产生强烈反响,受到各方高度评价。

  12、闽疆两地交流结硕果。2018年1月31日,闽疆文化交流中心“疆都丝路”在福州揭牌。疆都丝路位于闽侯南屿,项目总面积4000平方米,是由福建信通集团创建、新疆以外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新疆土特产品销售实体店。作为新疆民俗文化体验标杆商业项目,疆都丝路致力打造以新疆文化背景为特色的创新型业态,也是第七批援疆队产业援疆的一项重大成果。疆都丝路将吸收新疆100多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帮助当地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故事

义无反顾伸援手 知恩图报寄锦旗

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在新疆旅游时不慎摔倒致伤,萍水相逢的5位福建援疆干部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这位游客是来自成都市的舞蹈老师付菊萍。回家以后,伤情有所缓和的她,一直执着地寻觅几位恩人。仅凭团友抓拍的三张照片,还有“他们是福建来援疆的医生”的线索,辗转联系上奇台县中医院,并最终找到这5位爱心人士。

2017年10月17日,一面写着“大爱无疆 救死扶伤”的锦旗和感谢信跨越千山万水,寄到了新疆奇台县福州市援疆指挥部。

当年9月26日,成都游客付菊萍在新疆喀纳斯禾木村旅游时,不慎脚下一滑,整个人硬生生地摔在雪地上。援疆医生曾仁宏、陈东玲立即用中医方法,尽可能帮其止痛。此时,看到伤者出现了心慌、口唇发白等低血糖症状,来自奇台县职校的刘成春老师四处找路人要了热奶茶和巧克力。付菊萍吃下后,症状才得以缓解。

两位医生根据诊问和经验,推断付菊萍有腰椎骨折的可能。在奇台县园林局工作的援疆干部林小彬脱下身上的羽绒服,盖在伤员身上,自己穿着一件单衣到山上找担架。几位援疆干部又帮忙把付菊萍移到木板上。此时,石子路上的冰尚未完全消融,原本十多分钟的下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救护车所在的位置。看到伤员神志清醒,脸上渐渐有了血色,5位援友方才离去。(林丽明 翁文峰)

千亩良瓜无销路 万里传书忙认购

2017年9月6日下午5时,一辆由福建星胜丰物流有限公司安排的冷链物流专车,满载着南平市民认购的2.7万公斤新疆木垒“爱心瓜”,驶离雀仁乡哈密瓜种植基地,驶向福建南平市。木垒县瓜农王才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你们的爱心,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木垒县雀仁乡种植能人王才双组建西甜瓜合作社,带领维族、哈族、回族等共5户农户种植1480亩的哈密瓜。在哈密瓜丰收上市前夕,原来签订产销协议的经销商毁约,王才双等6户瓜农200万公斤的哈密瓜陷入销路难觅的尴尬境地。

去年8月30日,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了解情况后,发动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为瓜农寻找销路,并“万里传书”,通过福建媒体向家乡人民求助。南平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知情后纷纷向瓜农伸出援手,闽北日报社还发起“爱心瓜”网上众筹活动,向王才双等6户瓜农认购2.7万公斤哈密瓜。

“爱心瓜”众筹活动社会反响强烈,许多南平市民表示要通过认购哈密瓜支持援疆。

南平市的爱心行动在新疆有了呼应,来自奇台、木垒、昌吉等地的瓜果批发商闻讯前来购买。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认购2万公斤“爱心瓜”作为教师节的礼物。在古尔邦节的假日期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全体援疆干部人才放弃休息,到瓜地与少数民族瓜农一同采摘、分拣、包装,迅速将甜蜜的“爱心瓜”送往各地。

这场横跨万里的爱心互动活动,受到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王才双等6户瓜农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哈密瓜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林丽明)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