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南平市针对“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等“为官不为”问题,问责109件139人,通报典型问题15批25起51人。
“为官不为”,有哪些表现?工作中规避风险做样子,不见行动唱调子,庸碌无为混日子,遇到问题绕弯子,欺上瞒下捂盖子。明里看,是这些人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根子上看,是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取精神的缺失,影响的是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破坏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抓作风建设,关键在紧盯“关键少数”责任落实。以南平为例,专门制定《南平市不担当不落实问责会审办法(试行)》等,明确对“两个责任”落实不力,以及不敢担当、执行不力、作风不实等26种情形严肃问责,以问责倒逼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转变。这样的责任倒逼,一方面,擎惩处之剑、亮问责之牌、严从政之纪,让那些“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的干部受问责;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容错机制,保障为官敢为的干部,让为官有为者有市场。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一刻不能松。南平市把治理“为官不为”作为纠正“四风”的有力、有效抓手,建立有效机制,整治为官不为,激励勤政有为,着力形成崇尚实干、廉政勤政的政治生态,值得借鉴。(刘辉 叶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