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粮食缺口,既保“数量”也保“质量”。从2005年起与部分产粮省共同举办“福建粮洽会”,建立粮食产销协作大联盟。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已有10个省加入协作联盟。通过“福建粮洽会”平台,已签订粮食购销合同7268万吨,从协作省调入的粮食占省外调入总量的80%以上,有效弥补了福建省粮食“数量”的不足。为满足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省粮食局从2015年起将“福建粮洽会”融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粮食贸易洽谈的基础上拓展了精品粮油产品展览、先进粮机设备展览、粮食科技对接和健康膳食理念引领等功能,获得国家粮食局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近两年来,共征集粮食科技项目成果498项,成功对接46项。如,惰性粉防治害虫和充氮气调储粮技术,改变了以往靠化学药剂杀虫的情况,提高了粮食品质,每年可减少轮换开支近千万元;自动垛粮机、智能烘干机、光电色选机等先进粮机的引入,有力提升了省内粮油加工企业科技化水平。同时,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粮食质量检测能力建设,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管理粮食储备,既讲“安全”也讲“效益”。严守不发生严重霉粮坏粮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底线,切实加强仓储管理,开展仓储管理不规范行为治理行动,推动福建全省粮油仓储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创新库存检查方式,采取随机抽查、突击检查、交叉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始终保持严防粮食库存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今年4月,省政府组织省直10个厅局分别由厅级领导带队,对福建全省粮食库存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共抽查22个县市,30个储粮企业,93个库点。从检查情况看,福建全省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在确保粮食储备安全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储粮轮换效益。如省储备粮公司安排一定数量的储备规模,与省内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合作试行一年一轮换模式,仅此一项就节省轮换费用近千万元。
加快粮库建设,既算“政治账”也算“经济账”。省政府领导多次强调,粮库建设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考虑“政治账”,要站在确保福建全省粮食安全的高度不折不扣落实好建设任务。省粮食局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补助,主动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政府,进一步完善粮库建设方案,规划投资52.3亿元建设标准化储备仓容258万吨,并从创新建库机制上寻求突破,力求“省地”“省钱”“省时”。采取省市县联合建库、利用市县粮库富余土地委托建库等方式,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和财政投资,又减少征地、规划、审批等手续办理时间,还促进了产业集群,带动周边粮食物流及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理顺建库机制,建立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重大工程调度联动机制,加强项目督查,有效推进了粮库建设。近三年来福建全省各级投资27.6亿元,新建仓容59.1万吨,维修改造仓容210万吨、功能提升仓容183万吨,有效地改善了福建全省粮食仓储条件。
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吃得饱”也要“吃得好”。出台《关于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鼓励粮食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积极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增加优质安全粮油产品供给。鼓励省内粮食企业“走出去”,延伸产业链,到粮食产区建立生产、仓储和加工基地。厦门象屿集团积极响应号召,近年来在东北粮食主产区投资180多亿元,建设仓容1700万吨;与420家农业合作社组成联社,带动土地规模经营500多万亩;已投产1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发展成集种子繁育、合作联社、农业种植、粮食仓储、现代物流、贸易销售、金融服务和粮食深加工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企业集团。(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