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生态文明试验区周岁啦! 咱福建人享哪些生态“红包”?看这里…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1

  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同年8月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国家生态文明改革探路。

  “近一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精神,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6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书面致辞中表示,中央去年将福建确立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福建乘势而上、深入探索、加快突破,围绕筑牢夯实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据了解,目前《福建方案》部署的38项改革任务中25项已落地实施,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相互衔接的改革“施工图”,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全流域生态补偿、生态司法、绿色金融、河长制等重大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探索了出了改革实施路径和具体操作办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清新福建”享誉全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向福建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号召,前瞻性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作出了具有跨世纪意义的战略抉择。

  曾在福建工作17个年头的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咐福建干部群众:“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多年来,绿色发展的接力赛,福建一直没有停步。在福建福建全省人民不懈努力下,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是全国水、大气、生态全优的省份之一——

  山更绿,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60.5%提高到目前的65.95%,持续38年保持全国第一;

  水更清,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重从2000年的73.4%提高到目前的9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天更蓝,设区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9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福州、厦门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列第5位、第4位,“清新福建”享誉全国。

  与此同时,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更高,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从41.6%提高到83%,万元GDP能耗水平累计下降50%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累计下降30%以上,排放强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4,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

  产业发展更优,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全部淘汰,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增长,2016产业增加值达到3146亿元,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在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综合实力更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376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85万亿元,总量进入全国前十、人均位居全国第七;

  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更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7400元增长到2016年的3.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3200元增长到2016年的1.5万元,所有贫困村全部实现道路硬化、通宽带,农村贫困人口从130.5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20.4万人。

  作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等生”和“试验田”,福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

生态惠民让老百姓享受更多

实实在在生态红利

  绿色发展、生态惠民,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通过改革试验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是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中之重的改革任务。

  如,福建率先全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山定了权、树定了根、人定了心,森林覆盖率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现实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区位发生变化,一些商品林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禁止砍伐,林农面临着守着满山的林木却不能砍伐变现的尴尬。为破解生态保护和林农利益间的矛盾,近年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改革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让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变身为清新福建的“绿色不动产”。

  生态得绿,林农得利。目前,福建省已完成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达10万亩,既保住绿色森林,又保护林农的钱袋子。今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福建省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面积20万亩。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5年来取得的成绩,指明了深化林权改革的方向。

  “森林问题解决了,意味着生态建设抓住了根本。”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徐济德说,福建的林业工作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商品林赎买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与此同时,为破解“保了生态、饿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牺牲”的尴尬,近年来,福建省建立森林、流域、重点生态区域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形成长效的补偿资金投入制度,走在全国前列。去年,福建全省投入补偿资金达35亿元,大部分补偿到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获得感。

环保团队在采集水样

  为改变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窘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留住乡愁,近年来,福建省向农村污染宣战,仅2016年福建全省就投入21亿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同比增长10%。目前福建全省超过60%的乡镇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0%以上乡镇建成垃圾转运系统,50%以上的村庄建立了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1382个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村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福建优良的生态环境令人羡艳,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生态试验区可谓实至名归。短短一周年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实属不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生态体制的改革也需要持续的、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希望福建不负重托,做好表率,持续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实践,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由中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主办,主题为“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由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主持。论坛上,鲁志强、徐济德做主旨演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蒋南青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郑燕康教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务助理孟庆岩研究员、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罗志沙、兴业银行大型客户部副总经理殷苹等做了主旨发言。(本报记者 潘园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