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他把自己永远融入这片青山绿水中(上篇)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3

2017年2月15日,廖俊波(左一)在武夷新区向客商介绍情况。危贤锋 摄

时间定格在3月18日深夜。这一夜,大雨如注、山河呜咽、草木含悲——有着跑不完的工地、忙不完的工作、使不完的干劲的廖俊波同志,永远地歇息在加班的路途上。

青山为证,这些年来,荣华山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政和山乡的巨变、武夷新区的日新月异,廖俊波的速度与激情,以刻骨铭心的方式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青山为证,那个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走路都带着风的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永远留下了。不忘初心,廖俊波以自己的一生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用事业和执着铸就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

“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廖俊波有一句口头禅始终不变——“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在政和县,廖俊波创造了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破土动工到首家企业投产仅用半年的“政和速度”。在武夷新区,他创造了南平航天体验馆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成仅用80天的“新区速度”。

他笑谈自己“什么都快”——恋爱快、结婚快、生孩子快,生活如此,工作更是。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我总感觉到,俊波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政和县委书记、曾任政和县长的黄爱华说:“所以他老得快,1968年出生的人看起来好像是1958年的。”

“快”,折射出的是廖俊波频繁出现在工作现场的身影。

2007年至2011年,他担任南平市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常年奔波在争取政策、协调工作、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的路上。四年下来,他的公务用车行驶了36万公里。

时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副主任刘晖明说,那四年是充满激情的创业时光。廖俊波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时借用村部的办公室,有时在车里、饭桌上、宿舍里、工地上,有事马上就办,从不推辞。

廖俊波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每次从南平市区开完会回到政和,下了高速之后就直奔经济开发区,哪怕是夜晚,也要借着车灯查看建设进展。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这是在一个月前武夷新区“百日攻坚”动员会上,廖俊波的开场白。

廖俊波对武夷新区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十分关心,每天去工地两趟,上午一趟,晚上11点一趟,就为了确保项目开工69天后投产。

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因为没来得及买飞机票,只能坐高铁回来。坐了7个多小时的车,他一到武夷新区,并不休息,马上到各个工地上看一遍。工地看完后,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吃完晚饭,他先是听取了一些建设单位的汇报,然后从晚上7点半开会,直到次日凌晨1点。

在武夷新区管委会的民主生活会上,同事们对他提意见:“别总是在周末加班。”他却说:“这不是批评,是变相表扬。”

“忙”,是廖俊波从政以来的常态,以至于跟家人交流的时间都不能保障。

妻子林莉知道他晚上要工作,虽长期两地分居,却养成了晚上11点半前不“吵”他的习惯。等到晚上11点半,林莉就给他发条微信,如果他忙完了,就会给林莉打个电话;如果没忙完,就回一个字——忙。

女儿廖质琪在上海做毕业设计,3月4日,她与父亲微信视频聊天。突然,廖俊波说了句“我要开会去了”,就断线了。这是父女俩最后的一次通话。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里,廖俊波上午在南平市区参加一个协调会,下午开会研究武夷新区综合片区地价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关工作,下班前抽空听取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钟珏等人的工作汇报。傍晚5点59分,他离开市政府。当晚8点至10点,一场包含4个议题的项目建设专题会在百余公里外的武夷新区等着他。

傍晚6点半左右,廖俊波从家里出发。当晚,一路上下着雨,车窗外一片朦胧。因担心不能按时赶到,他通知武夷新区管委会的同事们,会议推迟到8点半。

“我们都要练就一上车就睡的本事,一天下来,也只有在车里这段时间能休息了。”坐在副驾驶位的南平市政府办干部吴慧强转过身来说道,却发现他已睡着……

“工作是快乐的”

“工作是快乐的。”廖俊波常常跟同事们谈“享受工作”的心得。

吴慧强说,就在廖俊波殉职的前一天晚上,廖俊波和同事们开会研究工作到凌晨2点,大家不仅没有感到疲惫,反而被他描绘的武夷新区美好前景所鼓舞,越开越兴奋,办公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次,南平市长许维泽跟廖俊波在办公室研究创建武夷新区科技创业园的事情。两人一直研究到凌晨1点,终于把建设武夷智谷软件园的计划给定了下来。

丰富的知识储备、过人的专业能力、对事业的信心,是廖俊波快乐工作的秘诀。

“在产业谋划、项目建设上,他是个专家、高手,是一位连水泥标号都看得懂、连土方量都算得出的领导。”他的同事说。

2012年,时任政和副县长的苏久勤向廖俊波汇报电商产业发展思路,当时政和懂电商的干部不多,但廖俊波十分专业。原来,廖俊波早已为发展电商产业做好了知识储备。他委托电商从业者帮自己购买专业书籍自学;去淘宝卖家的工作室学习网店经营;向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国际事务部人士虚心请教……因此,他主持制定的电商产业发展政策,在行业专家看来,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2014年、2015年,政和连续两年进入阿里巴巴“电商百强县”。

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是国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链延伸项目。

一天,廖俊波问负责对接该项目的武夷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张颖:“这个项目的建设,你有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张颖答道:“有啊,我一直在现场帮施工方协调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每天都按照进度表完成建设任务。”廖俊波说:“你再看看进度表,有没有发现问题?这么大体量的钢结构预制吊装,以他们现有的能力,不可能完成进度。”张颖找到施工方一问,果然如廖俊波所言。在廖俊波的协调下,南平市经信委在全市范围内找来一批优秀焊工,火速支援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的施工,解决了问题。

“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廖质琪记得父亲说过的这句话。她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一个阅读广泛的人,家中书房摆满了各种书籍,文学、经济、旅游、环保……种类繁多。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她发现,父亲最近在看的书,竟然是她放在家里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教科书。

同事们常说:“廖俊波思路清晰,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经过他的分析,事情马上就变得简单起来。”他跟央企高管谈笑风生、打成一片,跟客商深入交流、直击重点,从荣华山、政和县到武夷新区,这么多好项目,大多是廖俊波凭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过人的专业能力和对事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带回来的。

廖俊波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每换一个工作岗位,就当作换一个战场。“不打没准备的仗。”他说,保持不停止学习的态度,是对事业的尊重,是快乐工作的源泉。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从镇到县再到市,组织给廖俊波的平台越来越高、舞台越来越大,他心怀感恩、不负信任,始终做一个热爱挑战的创业家、敢想敢干的改革家。

1998年至2003年,廖俊波在曾经遭遇特大洪灾、百废待兴的邵武市拿口镇先后担任镇长、书记,规划建设了千亩工业园区,打造出一个工业重镇。

2007年,他到位于浦城县的闽浙交界处拓荒。刚去时的创业团队包括驾驶员在内仅有3人。经过4年打拼,完成征地7000多亩,建造出荣华山产业组团,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8.03亿元。

2011年,他到政和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政和是福建全省GDP排名倒数的县,没有高速公路、铁路,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经前期调研,到任3个月后,他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福建省委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要建设政和自己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为什么要建开发区?“政和的落后,主要是产业落后。我们这里资源不少,问题是怎么利用起来?我们需要一个工业园区来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他的分析一针见血。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廖俊波给全县干部加油鼓劲,大家充满了干劲。

“要发展就要敢担当、敢担责,勇于改革创新。”他对时任政和县副县长的何宋林说,要以改革创新来提升服务,以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商,还要将高质量的服务形成制度,给客商吃下定心丸。

为提升项目落地的效率,首先要解决审批环节互为前置、手续繁琐的问题。他为开发区创新推出并审联批制度,将所有与项目落地相关的审批部门联合组成并审联批工作组,自己任组长,亲自过问每一项审批中的难点,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福建忠天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少忠说,以前办理土地证,仅国土局就要跑9趟,而在政和经济开发区,从立项到投产只花了4个月。

“一个项目落地需要千百个理由,不落地只要一个理由。”当年邓少忠等几位企业老总差点因为一个误会而集体撤离政和,廖俊波要求干部牢记这个教训。

那是2013年6月28日,邓少忠等5名机电企业老总去交土地款。他们特地询问,在政和购买的土地,能否去外地抵押,窗口工作人员的答复是“不能”。由于这些老总是从外地过来的,想回老家办理土地抵押贷款,不能抵押让邓少忠等人萌生撤离的想法。

撤离前,邓少忠决定给廖俊波打个电话。听了讲述,廖俊波立即把这5名老总请到办公室,召集分管县领导、各有关部门,当场研究问题。国土局局长解释说,可以办理异地抵押贷款,合法合规,是窗口人员对政策理解不足导致的误会。第二天,邓少忠等人马上交了购地款,并开始建设厂房。

如今,政和经济开发区是南平市离海最近的开发区,已签约入驻企业68家,总投资76.1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52亿元。

2015年11月,廖俊波任南平市副市长并分管武夷新区,于2016年10月起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武夷新区是南平市政府即将迁往之地,是南平人民的新家园。

在武夷新区,廖俊波推出了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当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列成明细表,派单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则给出解决问题时限。为把派单机制落实到位,武夷新区效能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在提高管理效率上,廖俊波充分授权,实行片区指挥长负责制,推动项目提速提效。

一座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从外地引进产业项目是一条路,在本地孵化新产业也是一条路。为引进好项目,他四处招商,与央企、上市企业人员洽谈,引进了万达文旅、鲁能胜地、海峡联合医养小镇等12个投资2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在他策划下,注重于服务本地新兴产业的武夷智谷软件园应运而生,它是一个集生产、研发、办公、会展、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项目。软件园也体现了“俊波速度”,一边规划、一边建设、一边招商,目前已有40家企业入驻。

2016年,武夷新区在廖俊波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9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6.8%。  (刘辉 吴柳滔)

从廖俊波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连日来,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满噙热泪、深受震撼,感受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所坚守的精神高地。一场学习弘扬廖俊波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活动,正在迅速开展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中央对基层一线干部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饱含着对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宗旨、为民造福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福建干部的鼓舞鞭策和关心爱护。八闽儿女倍感温暖,倍增力量。廖俊波同志生前就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是福建培养和成长起来的优秀领导干部,是我们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福建省委开展学习活动的部署,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从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投入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伟大征程中去。

  廖俊波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里工作,廖俊波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展现了信念坚定、心系群众、敢于担当、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倍加珍惜;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将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回望廖俊波同志的工作履历,不难发现,无论是当学校教师还是主政一方,他都始终秉持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守誓言,以持久不变的宗旨意识和价值追求,获得了跨越时空的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们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从廖俊波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就要以他为标杆,具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以担当诠释忠诚、以担当体现作为,把“两学一做”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绿水青山等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贡献。

  学习廖俊波,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当前,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按照福建省委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广泛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满腔热情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汲取廖俊波同志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扎实行动,从他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人处事的一言一行学起,把廖俊波先进事迹中所蕴含的当代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理念、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立足本职岗位,践行 “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踏踏实实在基层扑下身子干实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创先争优,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奋力谱写福建发展的精彩华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