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改革转型很难,不改革不转型会更难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74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是今后五年福建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必须成为福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动。国有企业如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在新福建建设中彰显责任担当?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金本认为,唯有以改革转型来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改革转型很难,但是企业必须有改革转型的使命感。不改革不转型只会更难,甚至是死路一条。”这是林金本源于实践最深切的体会。这家靠着“挖煤”起家、曾经贴着“年纪大”“困难多”“健康状况欠佳”等标签的老国企,如今凤凰涅槃,去年实现利润首破20亿元,达到“十一五”末的3.12倍。“十三五”开局之年,利润增幅预计又将突破20%。

怎么改?怎么转?林金本认为,首先必须围绕新福建的蓝图找准企业发展坐标定位。

“一个企业,立足于自身的基础、特点、优势,明确要干什么非常关键。如果没有清晰的方向,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林金本说,“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说,要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根据福建全省一盘棋的产业布局,干好主业。”

未来五年,福能集团将从过去“无限的多元化”发展转变为“有选择的产业链接”,坚持不熟不做、管不过来的不做、十年后没有前景的不做、规模进不了福建前三的不做。到“十三五”末,要把集团现有涉足的行业领域整合为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和金融等四大主业,且主业资产总量要占90%以上。

国有企业潜力巨大。如何才能挖掘好、发挥好这些潜在的力量和资源?唯有创新。

对此,林金本表示,要念好“接、地、气”的“三字经”。

“接”,是对企业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嫁接、衔接、多元化链接。现在的市场,是大联合、大合作的市场,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因此,国有企业要和多种所有制的主体高位嫁接,借智借力。中国的未来靠实体经济,但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二者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实体经济必须与资本市场有机衔接,走产融结合的路子,到资本市场去淘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要有选择地跨界重组,实现多元链接。比如,福能集团在逐步退出煤矿行业的过程中,以高站位、大视野进军高端石板材行业,成立福能达人石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石板材行业的领军企业、标杆企业,就是最好例子。

“地”,是对政府的建议。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围绕“地”字抓好经济转型。建设产业营地,不是什么热门上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培育龙头企业,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人才高地,既要从企业层面探索选人用人的有效机制,又要从政府层面推动人才对接,引导多层次人才往企业“跑”;确保政策落地,定期组织力量梳理已出台的政策是否适用、有无落实,发挥政策干货的正效应,让好政策真正成为好机制;用好有限土地,变“卖土地”为“用土地”,为子孙后代珍惜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

“气”,是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倡议。它是指正气、勇气和大气,汇聚成一股弘扬正能量的精气神,在事业发展中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林金本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福能集团提倡“负责任没有责任,不负责任有责任”的理念,就是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担当、负责的信念。要把企业当作生命来对待,高举事业大旗,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碰到困难问题,要有不畏艰难、排除万难的魄力,找到解决的办法;碰到委屈冤枉,要有包容的气度与涵养。能担当、肯负责,干事就有动力,事业就有作为。

“再造一个福能”的目标提前一年半实现,在201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47位,福能集团有底气迈出改革转型的更大步伐,朝着“打造千亿集团”的新目标前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