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以创新驱动推进省属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8
习近平总书记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中提出:“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福建省委九届十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就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做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国有企业是福建省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省属企业更要自觉地担当重任,积极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重要支撑。

首先要客观认识福建省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现状。一是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至2015年底,省属企业获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9755人,占员工总数的11.9%,拥有“千(百)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6人,教授级高工158人、高工2650人,高级技师1317人、技师3045人。创新投入逐步提高。至2015年底,省属企业的技术投入比率为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支出额占营业总收入比重为1.89 %。平台建设有力推进。省属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5%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1个(国家级6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2个),研究院(所)13个,设计院(所)8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高新技术企业49个,创新型企业24个。二是获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十二五”期间省属企业共获得国家专利3849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级标准49个、省(部)级标准72个、行业标准36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省级著名商标40个、省级名牌产品48个。获国家新产品奖8次、省级新产品奖97次,2015年新产品率为12.42%。三是积累了一批创新经验。推动自主创新,打造行业“领头羊”。

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平台水平不高。三是发展不平衡。四是创新氛围不浓。“十三五”时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必须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科技支出占营收的比重逐年增加,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达3%以上。省属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投入列入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出保障力度。二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省属企业要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重点推进建设集成电路、面板、汽车、冶金、船舶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个以上,每家工业类所出资企业都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家工业类重要子企业至少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专家两支高端人才队伍。要引进一批技术带头人、专业尖端人才;柔性引进使用一批“两院”院士、科学家,着力在企业中培养“两院”院士、科学家,实现企业从技术研发向科技研发迈进,从技术创新向科技创新迈进。要建立健全“师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让“好技术+好设备+好工艺+好工匠+好态度=好产品”成为一种范式,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要重视内部研发体系建设。二要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协同式创新、集群式研发,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长效机制。三要统筹推进各种创新。在原始创新上,要着力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在集成创新上,要注重交叉学科的融合,实现1+1大于2的效应。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上,要注重“二次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四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按照“创新储备一代、研究开发一代、应用推广一代”的原则,加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围绕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和专项,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机械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克获取集成电路、面板、LED、下一代网络通信设备、光机电雷达一体化、大数据挖掘、信息安全、石墨烯材料、稀土深加工、超声波造纸、海上风电、豪华邮轮、新能源汽车、建筑工业化、智能炮弹、冷链物流等关键技术,催生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着力形成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推行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一要积极参加技术标准建设。要在金融、信息、旅游、技术服务、工程设计与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中制定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标准体系。二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做好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协调发展,提高发明专利比重,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的快速增长。三要大力开展自有品牌建设,增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四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新产品率。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定位新产品开发方向,采取独创、融合、改进等多种方式开发新产品。

推动技术创新与各类创新的融合。一要加强管理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催生出一批先进的管理创新成果。二要加强商业模式创新。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有效开拓新市场。主动对接政府投资计划,积极承揽政府工程包,通过釆用PPP、EPC等模式,积极参与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棚户区改造、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等政府工程建设。三要加强市场创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市场结构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重转变。

以技术创新助推供给侧改革。一要做好“加法”,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与省内各地市合作,开展有效投资,“十三五”期间计划总投资7690亿元,实现与各地市的共赢发展;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优化配置省属企业的存量资源,打造全新产业链、产业集群,形成竞争优势;组织省属企业抱团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力争在闽江航运、海洋、旅游等产业系统化开发上取得突破。二要做好“减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和领域退出,对炼钢、电解铝、水泥、化工、造船等传统产业,要一手抓技术改造促转型升级,一手抓优势产能转移海外市场,逐步减少传统产业比重;要实施集聚发展战略,通过对业务相近、产业相关、资源相同企业的整合重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国有资本向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三要做好“乘法”,释放创新驱动效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创新倍增效应。四要做好“除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省属企业逐步清理、退出和关闭煤炭、化肥等无法转型的落后产能,出清一批“僵尸企业”。

(作者为省国资委党委书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