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上与会嘉宾认真听取主旨报告。

海岛论坛上,与会嘉宾发表演讲。

平潭海洋休闲运动博览会上,观众热情地与“福船”合影。
一、福建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优势与基础
福建是海洋大省,拥有13.6万平方公里海域和丰富的海岛资源。福建全省海岛总数2214个,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有居民海岛100个,无居民海岛2114个;面积大于等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1321个,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893个。海岛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是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所在。
㈠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港口航运、渔业、景观旅游、海洋能、风能、林业等各种资源,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多达532个。许多海岛具有深水岸线,是天然良港;东山岛、海坛岛等是海上风力发电的理想场址。
2.生态环境优良。海岛多成群岛状或链状分布,海岛的岛陆、岛滩、岛礁和环岛水域各自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许多岛礁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地质景观,海岛林地面积占海岛土地总面积的20.77%,生态环境基础较好。
3.海岛文化深厚。福建海岛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以及海湾湾口、湾内,拥有各种人文景观,湄洲岛妈祖文化、船政文化、海丝文化、鼓浪屿音乐文化、东山关帝文化、海坛古城文化等,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有的海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和商贸集散地,是福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4.闽台交流密切。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岛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平潭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岛屿,人员往来频繁,正在致力于打造两岸交流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两岸共同家园。
㈡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福建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高于福建全省GDP平均增速,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6878亿元,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船舶等五大海洋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海洋经济密集区初步形成,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逐渐形成“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海岛作为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岛工作,特别是《海岛保护法》实施以来,福建省发挥丰富的海岛资源优势,加强海岛依法管理,大力推进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海岛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1.规划制度不断健全。实施《福建省海岛保护规划》,明确所管辖海域内的2204个海岛的主导功能定位;出台《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福建全省532个开发利用类海岛,提出具体要求;一批主导功能为旅游娱乐、交通运输、工业用途的单岛规划编制完成并实施;制定《福建省已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妥善解决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无居民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保证海岛开发利用公平、公正、公开;制定《福建省海域使用权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抵押登记办法》,为海岛开发利用提供融资平台和制度保障。
2.基础工作更加夯实。全面完成福建全省海岛地名普查,查清福建全省海岛地理实体及名称,完成福建全省海域海岛名称标准化处理,建立海岛地名信息数据库,编制完成《福建省海岛标准名录》和《福建省海岛志》,设立了546个重要海岛名称标志;大力推进海岛交通、电力、饮水、通信、防洪排涝、渔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海岛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加快推进海岛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东山岛等13个海岛生态整治修复工程,开展海岸保护、岛体保护与修复、岛陆植被修复、沙滩整治修复等建设;对14个无居民海岛实施“封岛栽培”,严禁开采、捕捞、种养殖活动;加强海岛监视监测,开展领海基点海岛、已批准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实施整治修复海岛、乡镇建制以上有居民海岛以及13个重点海湾内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监测;加强海岛执法巡查,在全国率先出台无居民海岛执法巡查工作规则,建立海岛日常巡查制度,加强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巡航执法。
4.开发利用稳步推进。福建立足海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海岛矿产开发、风能、潮汐能、旅游业、港口航运等产业,海岛经济实现较快发展;旅游业成为推动海岛经济发展的引擎,鼓浪屿、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等,每年吸引众多游客。惠屿岛等生态整治修复工程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海岛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台《关于共同推进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的指导意见》,福建全省遴选20个无居民海岛进行推介,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高端生态型旅游业;先后批准开发小岁屿、箭屿、洋屿、东埔石岛、长表岛等无居民海岛,连江洋屿成为全国首个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抵押登记的海岛。
5.海岛意识快速提升。开展“十大美丽海岛”评选,东山岛、南碇岛、鼓浪屿、大坠岛、湄洲岛、海坛岛、东壁岛、三都岛、嵛山岛、台山岛等入选福建省首批“十大美丽海岛”,其中东山岛、三都岛入选2015年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举办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世界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等,充分展示魅力海岛形象;建立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拍摄海岛宣传电视专题片;将牛山岛、大柑山岛作为领海基点。近年来,公众对海岛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海岛保护意识持续增强,保护海岛成为共识。
二、福建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部署和实施,以及“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建设的不断深入,福建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迎来新的机遇。
1.政策效应叠加。“十二五”时期,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福建被列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支持政策叠加,发展动能和后劲不断增强,生态、开放、海洋等优势凸显,决定了福建加快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九条措施》等,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落户平潭,为福建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注入新的活力。
2.发展地位凸显。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充分发挥海岛价值、促进海岛经济发展已成为沿海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福建省在着力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一些海洋产业正在逐渐向海岛聚集,并且趋势明显。海岛已经成为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发展地位更加凸显,是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新潜力、新优势。
3.改革红利显现。为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海域使用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十条改革措施,明确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加快推进无居民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简化无居民海岛使用审批,强化海岛使用监管;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施意见》,以及《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抵押登记办法》等配套制度,这些都为加快推进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制度保证。
三、福建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路与措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今后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综合管理体系,有效保护海岛生态,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进海岛经济快速发展。
㈠突出制度保障、依法管岛。把贯彻《海岛保护法》作为首要任务,落实好法律提出的保护规划、生态保护、开发利用、监督检查等各项要求,督促地方政府依法管好、保护好海岛。进一步健全海岛管理配套制度,完善无居民海岛使用审批和开发利用管理相关办法,从制度上破解岛上基本建设等难题。落实海岛保护规划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制定市级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区域性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重点开发利用海岛单岛规划。建立海岛收储制度和价值评估机制,全面推进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
㈡突出规划引领、分类开发。按照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海岛经济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海岛资源优势,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建立生态、低碳的海岛开发模式,推进海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平潭岛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低碳的国际旅游岛,东山岛着力打造环东山岛旅游产业集聚区,湄洲岛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和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琅岐岛着力打造以生态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智慧创意、休闲宜居等综合服务为主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岛,南日岛着力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省级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海峡西岸滨海旅游名镇,浒茂岛、大嶝岛、三都岛、西洋岛、大嵛山岛等分别重点发展湿地观光、休闲购物、高端商务、休闲渔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黄官岛、东洛岛等20个首批推介的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
㈢突出生态优先、强化保护。以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潭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把保护海岛生态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海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理念,鼓励在海岛开发建设中采用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高起点、高规格推进平潭大屿生态示范岛建设,力争建设成福建全省甚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田”。推进“生态岛礁”建设,保护海岛生态系统,提升海岛综合价值。加强海岛监视监测,开展待开发海岛物种资源等生态本底调查,全面掌握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摸清海岛资源家底。
㈣突出政策引导、多方投入。坚持政府在海岛开发利用中的引导作用,制定海岛开发利用政策措施,强化资金扶持。要根据不同海岛特点,实施差异化开发利用政策,最大程度地提高海岛资源利用价值。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无居民岛开发利用。强化对重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以及边远海岛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㈤突出对台优势、先行先试。根据中央赋予福建对台的特殊要求,发挥闽台独特的“五缘”优势,全面推进闽台在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率先建立有利于两岸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加强闽台海岛文化交流,发挥闽台海岛旅游优势,完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依托妈祖文化等,推进两岸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加强闽台海岛学术研究,探索建立两岸海岛灾害防控与防治、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岛海岸带侵蚀与保护研究合作机制,推动两岸海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㈥突出海岛文化、增强意识。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契机,大力弘扬湄洲岛妈祖文化、船政文化、海丝文化、鼓浪屿音乐文化、东山关帝文化、海坛古城等海岛文化,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福建海岛文化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海岛宣传,搭建海岛宣传教育公众信息平台,增强全社会海岛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海岛的浓厚氛围。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福建海岛工作将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加强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生态海岛、协调发展。
十大美丽海岛获奖名单
2015年“十大美丽海岛”:
东山岛、南三岛、涠洲岛、刘公岛、菩提岛、觉华岛、连岛、南麂列岛、海陵岛、三都岛
2015年“十大美丽海岛”特别提名:
永兴岛、洞头岛、特呈岛、大长山岛、蚂蚁岛、上下川岛、哈仙岛、一江山岛、海驴岛、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