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东山县博物馆参观“东山陆桥”。
国庆黄金周期间,东山县50多个涉台旅游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达6.4万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75%,而游客几乎全部进入位于风动石景区内的东山县博物馆游览参观。
“东山陆桥”连两岸
在博物馆展览大厅,许多游客可以观看“东山陆桥演示模型”和 “东山陆桥”海域打捞上来的大批哺乳动物化石等文物。游客林先生、黄先生等人惊奇地说:“海峡两岸原本是这样相连的,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据博物馆馆长陈立群介绍,东山县博物馆现有当地渔民从台湾海峡“东山陆桥”打捞上来的3500多件珍贵哺乳类动物化石,其中12件带有明显人工刻痕的动物化石,引起了两岸考古专家的密切关注。经海峡两岸和美国30多批次考古专家的充分论证,证明在台湾海峡涛浪底下,静卧着一道发端于东山岛,向东延伸到海峡中部,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至台湾西部的浅滩。这道浅滩平均水深约40米,最浅处仅10米,被称为“东山陆桥”,在距今约8500年前才最后淹没于海底,是两岸古代人类、动物往来的重要“桥梁”。
“南岛语族”起源地
游客们在馆里还可以看到考古专家在东山岛大帽山贝丘遗址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500——5000年)的200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为破解“南岛语族”起源之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据馆员介绍,南岛语族主要居住地区包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等地。属于南岛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2.7亿人。但这些岛国的祖先是哪里人?如何在海上交通工具极不发达的旧石器时代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散落在两个大洋的岛屿上,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据有关权威专家研究表明,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应是“位于台湾、澎湖群岛和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在台湾,早已找到了比较确切的证据,但是否起源于福建东南沿海一带,一直缺少有力的证据。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多方研讨、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应是福建东南沿海尤其是东山岛一带,古人乘坐俗称“不倒翁”的小竹筏、小帆船向台湾、菲律宾和大洋洲等地进发、传播。
商船、战船和古炮
“哇,这就是郑成功战船和古炮。”“原来古人就是使用这种布帆船运输瓷器、土纸、土烟、中药材等土特产到台湾去的。”在博物馆二楼展示厅,游客可以看到古代航行于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北船、牵风船、钓槽船等5艘布帆运输船、渔船的船模;从冬古港郑成功古战船沉船挖掘上来的古炮、弹药和生活用具等几千件实物;早年从台湾海峡飘来的、被东山岛澳角村渔民打捞上岸的一艘长9.46米、宽60厘米、深18厘米的独木舟。据考证,独木舟是台湾高山族人用一棵优质大樟树,采用人工以铁器刳空制成的等等。
据馆员介绍,东山岛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要军事基地之一。现还留存有大量的遗迹,如九仙山上的郑成功水操台和《仙峤记言》碑刻,有大澳湾的郑军“万军井”,有龙潭山郑军的营房和粮埠遗址等。(谢汉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