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去年,福建全省电影平均票价每张35.96元,同比下降0.26元,放映95.98万场次,1985.99万人次观影,同比分别增长63.09%、46.05%。
福建人,越来越爱看电影了!
影院多了
上月12日,毗邻省体育中心的中瑞万星国际影城开业。
对此,电影爱好者陈先生颇为开心:“我家住在附近,吃完饭散步过来看场电影,很惬意。”影城开业20天,陈先生已在此观看了《霍比特人2》《机械战警》等数字电影大片。
“电影,就应该在百姓身边,融入大众生活。我们在此布局,因为这里以前是观影空白点。”福建中瑞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云通说,“我们已在福州投资3家五星级影城,今年还将在三坊七巷推出一家具有福州特色的影城。福建电影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空间,我们有信心。”
中瑞万星国际影城,令福建省影院总数再刷新高。
其实,截至2009年底,福建全省只有78家电影院,当年票房也仅有1.64亿元,福建省在全国电影版图中的地位并不突出。
“2009年后,福建省电影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电影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电影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福建电影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良好态势。”福建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总经理曾海东说。该公司是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直属企业,管理福建全省电影发行放映业务。
中瑞万星国际影城总经理游江认为,近几年,福建省在电影专项资金、影院建设及投融资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电影产业,为福建电影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据悉,2010年—2013年,福建影院数量年均增长21.05%。截至2013年底,福建共有167家影院。这些影院共有636块银幕、129312个座位。
装备好了
陈先生喜欢中瑞万星国际影城,不仅因为离得近,还因为它所带来的不同视听享受。
“这是国内首家拥有4K激光巨幕的影城。4K放映设备的清晰度更高,激光放映则解决了普通3D影厅亮度损失率高等问题。”游江介绍,影城ZMAX巨幕影厅的建声设计由清华大学声学所负责,这可是为鸟巢、国家大剧院等提供建声设计的机构。“我们要把国家大剧院的效果,带到影院来。”
这,正是福建省影院装备升级的新成就。
影院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吸引观众?影院们争相升级造“卖点”,装备升级战越打越响。一流的视听设备,3D、4D数字立体影厅等,成为不少影院着力打造的重点。
“面对市场竞争,福建的老影城特别是国有影城,如不进行改造升级,就跟不上时代步伐。”中兴院线总经理陈首文介绍,目前,中兴院线旗下有60多家影院,但绝大多数为小型影院,总体产出偏低,要与大型影城竞争,必须在软、硬件上下功夫。
为此,中兴旗下的一些国有老牌影院纷纷“变身”。
以福州“老牌大哥”海峡影城为例。该影城前年投入300多万元打造4D影厅,并装修改造多个影厅,增加座位数;今年春节前,又改建了全国首个露天电影酒吧,观众可边喝酒边观影;下一步,还计划在5号大厅装全景声设备,并改进椅子的舒适度。
“随着电影放映技术以及观众需求的不断提升,影院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频繁重装升级,否则就会落后于市场。”海峡影城总经理黄星说。
市场火了
“影院建设热情高涨,各大影院争相升级硬件,均体现了福建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陈首文说。
游江认为,福建电影市场的红火,得益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几年前,对福建观众来说,看电影还是件较奢侈的事;现在,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也跟着改变,到影院看电影已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游江说,现在观影人群集中在18岁至40岁间,该群体大多有稳定的收入。
影城跟随大型城市综合体、购物商场开设,是福建省电影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影城和商场共同培育市场、实现双赢的必然选择。万达就是最好的例子。
万达院线福州区总经理张敏告诉记者,自2010年12月福州金融街万达影城成立以来,短短3年多,万达院线已遍布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宁德、莆田等地。截至去年底,福建全省已开业的万达影城有11家,去年总票房达2.7亿元,占福建省总票房的37.5%。
业内人士分析说,福建省电影业的另一个特点,即市场不再集中于几个大城市,福建全省有越来越多的县(市)掀起“电影热”。
可佐证的是,2009年,福建全省仅4个县有数字影院,另有12个县能放胶片电影,其余的甚至没有影院;截至去年底,福建全省33个县的数字影院已经开业,另有10个县的数字影院即将开业,7个县正在建设,8个县的“胶改数”影院正在规划推进。
“尽管如此,福建省电影市场的发展还不够平衡,电影企业总体实力还比较弱小。”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
对此,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将积极探索制定鼓励本省影片发行的扶持政策,计划在2015年前全面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并将启动省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对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市)进行重点扶持,进一步扩大福建全省电影市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