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知识产权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3
2010年1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成为统领福建全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全面推进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今天,福建省正乘着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之势扬帆逐浪,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征途上昂首阔步。4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福建省各方围绕《实施意见》的落实,做了大量工作,福建全福建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取得可喜进步,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

战略实施4年来,福建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32.2%和35.0%;国内注册商标总量和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年均分别增长17.3%和18.6%;版权实际登记量年均增长32.5%。据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位。

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为增强福建福建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促进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政策,构筑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重要保障

新的规划,新的起点。为加强福建全福建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统筹协调和推进,省政府调整成立了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逐年制定战略推进计划并组织实施。福建省委、省政府把知识产权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指标,在《实施意见》统领之下,将知识产权奖励及扶持政策纳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纳入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部署,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纳入政府效能评估和绩效考核。

围绕知识产权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一系列新的政策陆续推出,如《福建省专利奖评奖办法》、《福建省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福建福建省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福建省展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成为促进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手段。

福建省还修订了《福建省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突出提升专利申请质量、鼓励发明专利及海外专利布局的政策导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知识产权工作指引。福建省人大新修订通过的《福建省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进一步完善了促进专利创造、运用及转化实施的激励措施,强化了专利行政执法手段。

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构筑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政策群,成为推进福建全福建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4年间,仅省本级就投入专利奖励经费1199万元,奖励专利项目217项;投入专利产业化资金3410万元,扶持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项目154项;福建全省投入专利申请资助经费2417万元,资助专利申请28475件,其中向国外申请专利435项;福建全福建省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金额15.8亿元。

  措施得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大幅提升

在福耀集团的局域网上,有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数据网,这是研发人员离不开的工具,也是公司管理和经营人员时常要光顾的网页。在管理层的案头,摆着公司专利部每月编发的《 同行业玻璃厂家专利申请简报》……这些都源于公司“在产品立项、出口、技术和设备引进等重大项目和经济活动时,必须提交知识产权分析报告”的规定。公司还实施了《专利奖励制度》、《专利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加上强大的研发实力,让福耀的发展如虎添翼,占据了70%以上国内汽车玻璃市场份额和40%以上的国内维修市场份额,形成了遍布五大洲合纵联横的产销网络体系。2013年,福耀跻身全国首批35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行列。

近年来,世界经济逐步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正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时期。福建省经济力求从传统制造业中寻求破茧成蝶的机会,建设创新型省份成为目标,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的全面融合被提上日程。省科技厅、经信委、教育厅强化了管理中的知识产权导向,加强了知识产权在科技项目管理、职称评定、新产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中的权重;省财政、税务部门加大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扶持;福建省知识产权局通过专利提升行动、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试点示范等工作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能力;福建省工商局深入实施商标战略;省版权局扎实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省质监局开展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特色知识产权产业培育。

专利创造和运用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的大幅提升,更能彰显专利创造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系。2013年福建全福建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福建全省总量比例分别达58.9%和54.7%。在197家省级和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和优势企业中,99%的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89%的企业建立了奖酬制度,75%的企业参与了标准化工作。一批企业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把技术优势直接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成功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经营规模和品牌价值的同步成长。截至2013年底,福建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042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78件,居全国第11位。福建全省有效注册商标总数36.97万件,居全国第5位;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325件,居全国第5位;地理标志商标202件,居全国第2位,其中21件地理标志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居全国第1位。4年间,福建全省版权实际登记量达59876件,居全国前列;“淮土茶油”、“定海湾丁香鱼”、“武夷红茶”等22项福建省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福建全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累计达到62项。

  宣传保护,营造尊重知识产权良好环境

战略实施4年来,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受到严厉打击,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智力劳动成果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相关部门采取宣传咨询、媒体报道、专题培训、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大活动,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形成了政府主导、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体系,宣传培训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加深,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素养日益提高。

执法合力逐渐形成。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机制、省检察院知识产权保护“两法衔接”机制、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福建省知识产权局与省高院、省公安厅建立起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省公安、知识产权、工商、版权、海关、质监等部门开展“双打”、“亮剑”、“天网”、“雷雨”等多项专项行动,联合开展“6·18”等大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和咨询服务工作。

战略实施4年来,福建全省公安系统破获公安部批办和督办的侵权假冒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0余起,组织发起打击侵权假冒知识产权犯罪集群战役208起;检察机关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19件951人,提起公诉案件1371件2129人;各级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2629件,审结11771件;福州海关查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31批次,案值4632.8万元;厦门海关查获侵权案件1463批次,案值8832万元;福建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89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645件;福建省工商局系统查处商标违法案件20624件;福建全省新闻出版、版权以及“打黄扫非”工作部门收缴非法出版物及侵权盗版制品115万余件,查获侵权盗版案件190件;省通信管理局系统依法关闭违法违规网站590个。

  先行先试,开辟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崭新空间

福建省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在加强和扩大闽台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成效显著。

福建省每年定期举办“海峡两岸知识产权论坛”,组织福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CEO代表团赴台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和交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和两岸(厦门-台北)知识产权联盟,福建省知识产权协会与台湾工业总会签署了《闽台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合作备忘录》。从2011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福州设立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台湾居民报名点和考点,共有539名台湾居民参加考试,其中117名成绩合格获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促进两岸知识产权人才交流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省版权局努力搭建海峡两岸版权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三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和两岸版权产业高峰论坛。德化县有效开展陶瓷业知识产权保护,被列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德化版权保护经验成为WIP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范本。

省光电行业协会与台湾LED路灯产业联盟开展闽台LED标准互认工作,签订了《闽台LED标准互认协议书》,发布了《道路照明用发光二极管》和《大功率LED路灯》两个闽台互认标准,开创大陆与台湾LED标准互认先河。

当前福建省经济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时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落脚点,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福建省将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努力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继续谱写福建知识产权工作新的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