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再踏新征程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6
2013年,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捷报频传,据统计,预计全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9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7.1%,三次产业比例约为8.3∶43.1∶48.6,一产比例下降,三产比重上升。2013年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海洋船舶修造业增加值总和约为1860亿元,较2012年增长14.6%,占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增加值总量的72%左右。

马不停蹄,快马加鞭。新的一年,新一轮加快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下一步,省海洋与渔业厅将着重抓好八项工作,加快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一抓重大项目。实施海洋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策划储备和招商引资,重点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端船舶、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开发、航运物流、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二抓龙头带动。壮大海洋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继续做好省级海洋龙头企业和“十佳”企业的申报和评选工作。培育海洋产业集群,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海洋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三抓园区示范。继续推进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建设,加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园区的支持力度。四抓现代渔业。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加快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培育水产品加工业新增长点。五抓科技提升。集聚整合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创新海洋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模式。六抓改革创新。创新海洋渔业组织经营机制,健全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围填海全过程监管,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机制。七抓生态环保。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八抓优化服务。抓好政策落实,强化金融支持,做好防灾减灾。

2012年,《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未来福建要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新格局。“一带”,就是全力打造海峡蓝色产业带;“双核”,就是着力构建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海洋经济核心区;“六湾”,就是集聚发展环三都澳、大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六大主题海湾经济密集区域;“多岛”,就是突出重点和特色,着力提升平潭、东山、湄洲、琅岐、南日、浒茂、大嶝、三都、西洋、大嵛山等多个特色海岛的科学开发水平的开发格局。同时,《规划》提出,争取到2015年,福建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以上,年均增速比地区生产总值快3-4个百分点;到2020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为实现这一目标,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九条措施》,召开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进会,积极引导推进福建全省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各市县也纷纷出台了相关规划、措施,发挥特色,全力推进当地海洋经济发展,掀起了一股海洋开发的新高潮。

福建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紧紧围绕目标,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开展海洋与渔业经济重大项目梳理,确定重点推进两批共172个海洋与渔业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472亿元。二是深入对接“6·18”项目交易会平台,对接项目111项,总投资额183.3亿元。三是积极推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推荐上报37个项目,获得补助资金3.1亿元(含厦门0.9亿元)。四是重点推进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海洋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和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五是积极引导支持海洋渔业“走出去”。重点推动了“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中国-东盟渔业产业合作及渔产品交易平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海洋学院”和“印尼纳土纳渔业基地建设”等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六是推进海洋经济金融创新,加强与金融部门协作,引导设立省现代蓝色产业创投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超过2亿元;开展海洋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已授信贷款2950万元,两年内可发放助保金贷款42亿元,有效解决海洋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七是引导组建“三大海洋实业集团”公司,推动发展海洋实体经济。推动民生银行发放“海洋卡”,为从事海洋渔业行业生产经营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