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赤溪菜农的新计划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3
拔萝卜、扒白菜,装袋、装车……4日,宁德蕉城区赤溪镇洋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十几位菜农正忙着收割蔬菜。见记者走进地头,菜农林道舜举着两棵大白菜高兴地说:“年头的白菜不愁卖,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我这季白菜种了100多亩,每亩能卖到3500元,相比上一季每亩1500元钱,每亩净赚2000元左右。这个价格是近年来行情最好的。”林道舜说。

今年40岁的林道舜,长期在外打工,可一年下来,没多少盈余。2011年春节回乡,他看到村里的水田、旱地成片抛荒,深感痛惜。“那时,我看到许多种植大户每天进出批发市场,想到他们在家种地一样发家致富,便寻思与其给别人打工,还不如为自己打工。”林道舜对自己从事农场种植获得成功感到自豪。

“2011年春节刚过,我拿定主意,转租50多亩地,办家庭农场,种高山反季节蔬菜、马铃薯、莴笋,当年就获得较好收成。”林道舜说。

2012年,林道舜在洋林成立“蕉城区鑫顺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达10多人,种植面积增加200多亩。

林华子是鑫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他一边装车,一边高兴地说:“跟着合作社,我这个门外汉一点不用担心,种子、化肥合作社统一垫付购买,平时有专门技术员指导,成熟后,合作社雇人回收。过去从耕地、起垄到播种,自己10多亩地,雇几个人也要忙上十天半月。现在机械化,三四天就能解决。种这些地,一点也不累。”

林华子说,以前种地是靠地多、产量大挣钱。现在靠种子好、田间管理和产品质量来取胜,没有好质量,产品价格就上不去。

“蔬菜怕涝,以前浇水的时候,地里低洼不平,需要好几个人盯着。换上滴灌以后,浇水均匀了。施肥时,把肥料按比例掺到水里,省时省力。”林华子说。

“再说有中央和省里的惠农政策,我今年还要大面积流转农村土地,不断吸纳周边群众加入合作社,种植模式由原先反季节蔬菜向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茶叶、药材、农产品销售进军。”林道舜望着喜人的菜地,说出了新年计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