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文化惠民活动开场
1日,将持续一个月的“情系八闽走基层”新春文化惠民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热闹开场。
此次活动由省文化厅、西藏林芝地区行署主办,包括藏畲少数民族非遗交流展、福州非遗三宝新春联展、莆田木雕艺术展等,通过作品、图片、舞蹈、歌唱的全方位展示,动静结合,给人们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闻书香
1日9时30分,省图书馆刚开馆,老读者陈澍便第一个走进期刊外借室,见工作人员李丽丽推着一车子新期刊,连忙拜年。
“新年好! 这可是给我们读者送的贺岁大礼呀。”陈澍显得有些兴奋。
“新年好! 这些期刊都是刚到的,请慢慢挑选。”李丽丽笑着说。
今年春节,不少人像陈澍一样,走进图书馆充电怡情。
在一楼大厅,记者碰到陈立新老先生和他的老伴宋阿姨。
“昨天和儿子儿媳一起过大年,今天他们有安排,我们老两口就到图书馆来看看书。”陈立新说,他是媒体的业余评论员,读书成了一种习惯。
“过年就是‘过’文化。和家人团聚完,来这里看看书,过一个充实雅致的新年,挺好。”宋阿姨插话道,他们还带来了午餐,“我们家住鼓山那边,中午回去不方便,就带了点吃的,等下午4点多再走。”
据悉,为了让新年书香味更浓,年前省图书馆又新配了三四千本新书和一批期刊。从除夕到初二中午,有近4000人次进入图书馆。仅初一一天就外借图书378本,还书355本,网上续借1 1 1 7本。
“现代人渐渐树立起‘文化过年’的新观念。为了让春节有更多文化选择,我们提供的服务和往常一样,图书借阅、讲座、展览,一样不少。”省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陈晟说,省文化厅还牵头省图书馆、省艺术馆、省民俗博物馆,大年初三上午将在省少儿图书馆馆前广场举办迎春文化活动,观众可饱享文化大餐。
布袋戏进村
1日14时,福鼎布袋戏春节义演活动走进点头镇海社区,64岁的当地布袋戏传承人洪玉厚在表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
“今天来了200多人,比往年增加1倍多呢。”他说,“人来了,戏就来了。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也要尽心演好。”
随着木偶登台,村民们顿时安静下来,仰头细细观看。
16时,演出结束。洪玉厚开始整理戏服、道具。“晚上7点还得演下半场,欢迎来看戏。”从正月初一开始,他的布袋戏剧团将义演到元宵节,每天一两场。
“以前村民喜欢越剧,布袋戏进不了村。从前年起,看布袋戏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洪玉厚说,目前正在排演当地民间故事新戏《太姥娘娘》,估计今年演出场次会超过去年。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福鼎布袋戏,几经起落,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再迎春,《吕布与貂蝉》《白蛇后传》等30本传统剧目得以恢复。今年起,福鼎每年将拨专款用于抢救、扶持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聊起这些,洪玉厚不禁喜上眉梢。
“比武”
诏安:正月初二,余爱珠起了个大早,
一家四口来到诏安县建设乡建华作业区的休闲广场,为即将开始的拔河比赛做热身准备。
“别人春节是走亲访友,我们是全家上阵‘比武’。”年近50岁的余爱珠打趣地说。
10岁时,余爱珠就随父母离开建华,移居香港。如今,她每年最期待的事就是过年回乡探亲,和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亲朋好友来场“文体大比拼”。
9时,比赛开始,余爱珠和老伴挽起袖子,鼓足劲,一边喊号子,一边用力往回拽绳子,劲头一点不输年轻人。笑声中,比赛分出胜负,余爱珠所在的队略胜一筹。来不及分享胜利的喜悦,余爱珠就和姐妹们商量起明天晚上文艺汇演的事。
看着忙碌的妻子,老伴笑了:“昨天是篮球赛,明天是文艺汇演,后天是和常山华侨羽毛球队打友谊赛,这行程满得赶上明星了。”
建瓯:正月初二,建瓯市迪口镇迪口
村中心桥头文化活动中心张灯结彩,人头攒动,1200多名村民聚在这里,参加村里举办的趣味文娱运动会。这是迪口村举办的第十六届新春趣味文娱运动会,有拔河、猜字谜、套圈圈、两人三腿跑等项目,活动内容丰富,不管老人、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
“自从举办了趣味文娱运动会,过年时只是打麻将、打牌的现象没有了。”村支书黄能旺说。
荔城:正月初二,“吴兴·吴媛杯”气
排球邀请赛在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西洙村老年人门球馆举行,13支队伍参赛。西洙村及周边村庄的群众就像赶年集一样,携老带小早早来到赛场,为来自福建全省各地的运动员加油。
这场赛事由莆田吴公庙董事会成员等爱心人士发起并捐助,目的是通过举办群众欢迎的体育活动,活跃农村节日文化生活。
踩街
正月初一上午,漳州芗城区天宝镇蕉芗大道,15个文艺演出队,秀踩街绝活。
9时,随着第一串寓意红红火火的鞭炮点响,民俗踩街活动热闹开场。飞舞的彩龙、劲舞的雄狮、喜庆的腰鼓、缤纷的大鼓凉伞,以及富有童趣的武术表演、悦耳动听的锦歌弹唱,吸引了数千观众驻足欣赏,鼓掌声喝彩声炮竹声不绝于耳,好一派热闹景象。
此次农村文化活动突出节俭原则,老、中、青三代民间文艺骨干同台献艺。
舞龙灯
正月初一上午,武平县中山镇老城村古街上,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表演队正在舞龙灯。
锣鼓声响起,表演者走圆、作浪、寻珠、跳龙门、穿太极圈、双龙抢珠……精彩技艺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每年春节期间,我们都从正月初一演到正月十五,已经坚持8年了。”文艺表演队队员舒大叔说。
中山镇是千年古镇,有汉剧和打船灯、舞龙灯、闹花灯等传统习俗。村民自发组织了多支文艺表演队,每到春节,就自编、自导、自演,以丰富的节目为大家带去欢乐。
秀书法
正月初一,罗源县文化馆内墨韵飘香,飞竹镇守善村“我们的中国梦”书法展登场。
守善村是当地有名的书法村,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3人。本次展出的近百件作品,多数出自村民之手,既有10岁少年的稚作,也有农家女性的端庄温雅之作,更有已故老前辈的翰墨遗韵。从每件作品的起承转合中,不难看出村民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