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
这就是福建省巡视工作根据中央新精神和福建省委新要求发出的信号、举起的旗帜,足以看出对那些隐藏的“老虎”“苍蝇”有着巨大的震慑力,同时也见证了2013年福建省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13年,福建福建省委巡视组完成了对36个县(市、区)的巡视和回访,共发现问题422个,提出整改意见275条,发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9件。一年来巡视发现的问题是十八大前巡视发现问题总数的48.5%,发现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是十八大前总数的2.4倍。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巡视移交的线索已立案查处28人,其中厅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6人,有的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这份成绩单,有力证明了一年来福建省巡视工作转思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成效逐步凸显,巡视监督威慑力明显增强。
福建省委重视 明确目标方向
福建省委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要求“进一步强化巡视监督,增强发现问题能力,提高巡视工作质量,注重巡视成果运用”。“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的指示和批示掷地有声。
福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改进福建省委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福建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福建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倪岳峰一到任,就听取巡视工作汇报,研究提出了“转思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自身”的17条措施。他强调,要全面落实中央对巡视工作的新要求,准确定位,强化监督责任,进一步突出主业,更加注重转变职能、创新方式,更加注重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作用。
福建省委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改进福建省委巡视制度,扩大巡视范围,加快巡视节奏”,“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
福建省委的这些决策部署为新时期巡视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委从严治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和对巡视干部的重托。
福建省委巡视组认真履行福建省委赋予的监督责任,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当好“千里眼”。2013年,5个福建省委巡视组完成对厦门市海沧区等36个县(市、区)的巡视和回访。巡视中,共召开汇报会、座谈会113场,个别谈话5364人次,查阅资料3960卷,受理信访2389件(次),实地察访794个单位(项目),组织暗访134次。
“四个着力”发挥震慑作用
如何“号准脉”,确保“查准病”?福建省委巡视组按照中央的新精神,巡视重心实现“三个调整”:监督内容调整到“一个中心、四个着力”;监督对象调整到以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为重点;监督视角由重点对事监督调整到重点对人监督,着力发现“事”背后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巡视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四个着力”直面问题,不留情面,发现了一批突出问题和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线索。
——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在龙海巡视期间,发现该市土地使用权出让不规范,省纪委根据巡视移交的线索,对漳州市委原常委、龙海市委原书记张宗芎的问题进行立案查处。巡视发现三明市海西三明生态城工程建设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三明市纪委根据巡视移交的线索对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正处级)、党工委副书记,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俊良的问题进行立案查处。
——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在华安县巡视期间,巡视组对华安县经济开发区和仙都镇违规列支巨额接待费问题进行深入核查,目前已有3名县处级干部和9名科级干部被纪检机关立案查处,其中6名干部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在永春县巡视期间,巡视组发现东平镇接待费用超支、财务管理混乱,及时将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县纪委对东平镇相关责任人进行立案查处。
——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针对一些地方在这一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巡视组在向被巡视地方反馈时,直指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
——着力发现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违规提拔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巡视宁化县时,针对干部群众反映选拔干部组织考核把关不够严格,有的干部提拔没有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度不高问题,巡视组查阅有关资料,找知情人谈话,在调查清楚后责成县委进行整改,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督查督办 推动成果运用
福建省高度重视巡视成果运用。福建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倪岳峰强调,要加强对移交巡视成果的跟踪督办,督促有关地方和单位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在巡视期间,巡视组就及时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向纪委移交,必要时提前介入。巡视期间,各地根据巡视组移交的案件线索立案调查8件13人。对发现的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及时与被巡视地方党委沟通,推动边巡边改,既增强了巡视工作实效,也使基层干部群众增强了对巡视工作的信任感。福安市一座桥拖延三年未建成,群众反映强烈,巡视组要求整改并督办。省纪委督促该市组成调查组对工程背后存在的腐败问题进行调查,市委书记、市长在电视上向市民公开道歉,承诺限期保证通车。
巡视结束后,各巡视组及时把巡视情况向福建省委报告,巡视办向有关单位移交问题线索并进行跟踪督办。2013年共向福建省委报送巡视综合报告2份,报送《巡视要情专报》24件,向省、市纪委移交有关问题和线索65条,向组织人事部门移交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11条,向省直有关职能部门移交有关情况和问题15条,向设区市以及被巡视县移交有关问题6件。2013年下半年,巡视办对历年来移送的巡视成果进行梳理,对整改不到位的11个查报件进行重点督办,确保巡视成果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是党中央提出的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2013年,福建省巡视工作聚焦“四个着力”,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打响了响亮的一枪,并将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征程上越打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