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们迎来旅游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提升的“黄金发展期”。福建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扩大旅游消费,着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福建旅游产业升级版,进一步打响“清新福建”品牌,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潮流
打响清新福建品牌。以“清新福建”为福建旅游主题形象,深入挖掘生态旅游内涵,运用多元化宣传营销手段,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快形成系统化的“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形象推广体系,提升“清新福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制定生态旅游标准。制定清新系列旅游标准体系,并在全国率先推广。
建设生态旅游项目。探索福建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继续推动平潭岛、鼓浪屿、湄洲岛、东山岛、嵛山岛等5个岛屿创建生态旅游岛。推出一批全国、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一批生态旅游项目,推动旅游由观光向生态休闲度假转变。
凸显海峡特色构建“环海峡旅游圈”
深化闽台旅游产业合作。重点推动闽台乡村旅游产业、闽台邮轮旅游产业、闽台文化旅游产业、闽台温泉旅游产业“四大合作”。
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政策。争取国家在闽台旅游便捷通关、手续简化、产业发展、人才合作等方面赋予福建新的政策。同时,在旅游奖励、通关便利性以及台商投资旅游产业扶持等方面制定福建省惠台旅游政策,并进一步强化“旅博会”的政策发布功能,联手两岸旅游业界发布惠民旅游政策。
打造两岸水上旅游“黄金通道”。进一步发挥闽台空中直航、海上直航、“小三通”海空联运的立体交通优势,持续拓宽游客往返两岸便捷通道,重点开拓“三大通道”——拓宽海上直航旅游线路,发展环海峡邮轮旅游,提升“小三通”功能。
拓宽闽台旅游协作领域。开拓两地旅游合作新领域,重点拓宽闽台修学旅游协作、闽台自驾游协作、闽台智慧旅游协作、闽台旅游标准协作、闽台旅游人才协作“五大领域”。
着力改革升级打造福建旅游“升级版”
推动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培育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集群。加快构建“233”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绿色和蓝色“两条生态旅游带”,构建以福州、厦门、武夷山为核心的“三大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建设闽东北山海画廊旅游区、闽西南滨海文化度假区和闽西北文化生态旅游区“三大旅游板块”。
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制定出台《福建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重点推进旅游通达工程、自驾游营地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工程、旅游休闲工程“四大工程”。
推进旅游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旅游行政监管方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拓宽旅游投融资领域、改革旅游发展评价体系“五大改革”。
完善五大体系优化旅游公共服务
建设智慧旅游体系。科学规划,试点示范,抓好建设,围绕“2014年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全面推进落实智慧旅游工作。
建设旅游营销体系。开拓境外市场,拓展省外市场,做热省内市场。主推高铁旅游线、海峡邮轮旅游线、自驾游旅游线三大旅游线路。创新网络营销、事件营销、活动营销三大营销方式。
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把旅游业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谋划,加快推进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十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启动实施乡村旅游“百镇千村”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力争打造100个旅游休闲集镇,培育1000个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指导和推动富有福建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研发,形成“百种福建必购”旅游商品体系。
建设旅游监管体系。以服务提升为核心,着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完善“大行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综合执法水平,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
建设旅游保障体系。建立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服务保障,以人才强旅为目标,构建旅游人才建设体系,为福建旅游繁荣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