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求实求效转方式 改革创新谋发展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5
核心提示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福建省商务系统认真做好福建商品总经销,当好投资福建总代理,先后出台实施了5项促进外经贸发展和13项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新措施,争取到15项对台先行先试政策,“双延伸”工作取得8项政策突破;加大与关检、国税等部门的协调力度,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企业出口的税务、通关环境;完成了“9·8”投洽会和首届侨资项目对接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的组织工作;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福建全省商务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提升的态势。

外资

建体系 招大商 扩规模

●亮点数据:

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40项,实际到资66.8亿美元,同比增长5.4%。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30个,总投资72亿美元,同比增长7%。

【工作盘点】

盯住跨国公司,多措并举开展项目对接活动 过去的一年,福建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对世界500强等知名跨国公司的招商工作。福建省领导致信跨国公司负责人推介福建,反响热烈,吸引一批跨国公司来闽投资考察。另外,省商务厅派出小分队,分赴北京、上海等跨国公司总部密集地区开展点对点招商;投洽会期间,40多个跨国公司齐聚专场项目对接会;跨国公司“投资福建”专场对接会在京举行,为杜邦、宝洁等45家跨国公司高管与福建省项目业主提供了“面对面”接洽机会。

对接成果持续“发酵”:法国法液空公司来榕投资液化空气项目;挪威奥德费尔公司的仓储码头项目在泉州“生根”;台湾宸鸿科技公司的触摸屏项目在平潭落地……一年来,20个总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跨国公司和台湾“百大”企业项目落户福建省,总投资26.8亿美元。

创新引资方式,探索产业化招商路子福建省商务系统全力构建省市县三级招商联动体系,围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化招商活动。

在第十七届投洽会期间福建省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举办投资合作对接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年初,福建省领导亲自带队,率行业专家、项目业主等组成精干队伍赴欧开展石化产业招商,与石化巨头巴斯夫、赢创等公司“一对一”洽谈。年末,“石化行业跨国公司福建行”活动吸引了赢创、BP、壳牌等11家石化跨国公司高管深入漳州古雷、泉州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实地考察。另外,针对美国、德国等国家(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且与福建省产业有较好互补性,省市商务部门联手组织了多场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活动……在此过程中,福建省还创新地建立起“招商引资专家库”,为不同产业的项目招商提供咨询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外贸

拓市场 创品牌 转方式

●亮点数据:

出口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5.38亿美元,增长8.9%,跃上新台阶。福建全省外贸进出口1694.88亿美元,增长8.6%;进口629.5亿美元,增长8.2%。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7、6、8位。

【工作盘点】

挖掘展会实效 去年以来,为应对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省商务厅积极指导企业利用广交会、华交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平台挖掘欧美市场新客户、拓展新兴市场。同时,结合福建省商品结构和市场开拓重点,通过改革展务管理模式、完善参展准入机制、推动应用电子商务拓展贸易渠道、研究制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试点工作方案、加大对优势商品宣传力度、实行对境外重点展会分类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企业参展实效。

打造外贸品牌 根据促进外经贸发展相关举措,福建省对外贸品牌按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给予分类扶持,鼓励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创立、使用、打造自有品牌,提升福建省外贸国际竞争优势。目前,福建全省30%以上出口型企业注册了自主品牌;188家省级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年出口近百亿美元,年缴税额突破35亿元人民币,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300多项,建成90个国家级、省级技术企业中心,荣获11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第114届广交会上,福建省124家企业、1142个展位进入品牌区,列全国第三。

发展服务贸易 去年,省商务厅会同福建省委宣传部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与香港贸发局签署闽港文化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推文化出口。福建全省18家企业被认定为“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7个项目被认定为“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据统计,去年1-10月,福建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12.76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6.1%,位居全国第5名。服务外包方面,建立起福建全省服务外包联席会议机制,开展2013年度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重点离岸服务外包企业认定工作,推动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申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去年1-11月,福建省离岸服务外包接包执行额同比增长29.23%,新增就业人数15683人。

内贸

促流通 稳市场 惠民生

●亮点数据:

福建全省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8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列入省重点项目的75个商贸项目,完成投资超29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177%以上;推动建设、改造70个城乡菜市场和500个社区便利店;建立359家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基地肉、蛋、菜上市量占福建全省城镇居民消费量的20%以上。

【工作盘点】

出台流通促进政策2013年,福建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13项推进福建省流通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促进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和市场繁荣稳定。

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省重点75个商贸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77%以上,投资额超290亿元;加大对大市场的培育支持,强化对列入省商品交易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的跟踪服务;制定出台《福建省城区菜市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13年促成70个城乡菜市场建设和500个社区便利店建设,打造便民服务圈。

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重点培育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电子商务中心城市,指导、支持泉州市和莆田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市先后出台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集聚区迅速兴起;支持建立集商品贸易、服务撮合等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集电子商务平台、物流服务、基础运营、软件支撑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集聚区。

确保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福建全省消费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建立起359家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基地肉、蛋、菜上市量占福建全省城镇居民消费量的20%以上;探索市场运行调控新举措,去年春节前采取提前调控措施,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为应对上半年生猪价格低迷,增加安排临时储备,促进生猪价格合理回升;积极推进12312举报投诉服务体系及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