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集群智献计美丽福建建诤言给力改革发展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4

编者按: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是十一届福建省政协履职的起步之年。在十一届福建省政协的指导下,福建全省九个设区市政协贯彻落实党中央、福建省委的决策部署,努力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任务献计出力,为福建改革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本版特撷取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政协服务大局、协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片段,敬请关注。

福州市政协:深度调研成就优秀建议

40多次委员视察,50多次界别活动,10多场专题议政会,300多条社情民意信息,571件提案……一年来,福州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精心组织调研视察,立足民生热点,深化专题协商,较好地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

福州市委提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决策部署后,市政协紧扣这一重大决策,迅速组织开展调研。围绕这一课题,市政协党组召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根据各自特点,确定9个子课题,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调研,在调研中强调研究深度。课题组成员由市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方组成,邀请曾参与制定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战略构想的老同志,通过深入挖掘战略构想的深刻内涵、深远影响,详细分析实施战略构想的更高起点、更强动力和独特优势,提出急需抓好的几个重点和应持续抓好的几个方面。同时,市政协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常委会议建议案课题调研,建议案已报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开展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福州”主席会议建议案课题调研。各专委会还围绕民生热点,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提高市区防洪排涝能力等专题调研。

“推进福州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发展”专题协商会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福州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2013年至2015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资金,园区机构编制问题也已解决。

厦门市政协:推动美丽厦门稳步前行

建设美丽厦门是厦门市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方积极关注。

一年来,厦门市政协组织各界别委员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召开10多场次的座谈会,征集各类建议109条。市政协紧盯薄弱环节,开展“改善水资源环境”常委会专题协商,从综合整治岛外溪流生态环境、完善雨污管建设、推行污水处理生态建设等14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在市政协的不断推动下,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明确在春节前完成岛内剩余的48个日排水量100吨以上的雨(污)排放口截污工程,实现岛内水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重视城市发展内涵、注重保护闽南文化等美丽厦门建设的关键环节,市政协还依托专委会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

去年,市政协就创新金融政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构建旅游大格局、推进港口物流业发展、科学规划厦门市人口承载力等16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很多都已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措施。如对于加强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调研,报告得到积极采纳,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将列入今年立法调研项目。

市政协提案突出了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民生问题为重点,594件提案提前两个月全部办理完毕,99%的委员对提案的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加快厦门经济转型升级,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支持民企技术改造、技术品牌创新;促进民间融资服务规范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扶持壮大海洋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等一系列提案,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化作了有关部门的具体行动。

漳州市政协:探索民主监督与纪律监督联动

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协监督的实效,是漳州市政协一直努力探索的工作之一。去年,市政协联合市纪委开展建立民主监督与纪律监督联动机制调研,创新协商监督机制,把政协民主监督的“柔性监督”与纪检监察纪律监督的“刚性监督”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监督实效。

为推动协商监督机制的建立,市政协在与市纪委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又先后召开了各民主党派、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多方听取意见,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政协与纪委信息共享、联合督办提案、联合检查评议、联合调研协商等一系列联动机制。去年4月,市委印发了由市政协和市纪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政协民主监督与纪检监察纪律监督协调配合、提高监督成效的意见》,为开展联合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此基础上,市政协结合年度工作安排,坚持定期与市纪委沟通座谈,及时确定联动监督重点。去年5月,市政协与市纪委组织政协委员、纪委委员联合开展对有关教育重点提案的督办,对联动监督工作进行首次尝试。联合视察组提出,整合中职学校资源建立中职园区,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同时将迁建后的原中职校园用于改善市区中小学教育等建设性思路。根据联合视察检查形成的《督查报告》,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开展建设漳州中职园区的前期选址和规划工作,制定了中心城区教育设施规划,拟将迁建后的部分中职校旧址用于建中小学校,使发展中职教育与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以同时研究同步解决,充分显示了民主监督与纪律监督联合互动的效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泉州市政协:促进综合配套改革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一年来,泉州市政协自觉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反映民意,主动为民多办实事,广泛汇聚智慧力量。《关于支持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建议》等5件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重点督办件。

促进综合配套改革。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福建全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泉州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就加快建设金融改革创新先导示范区、提升民营经济产业层次、突出集群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民间投融资扶持政策、加快泉台金融合作步伐等方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委员围绕“二次创业”、转变提升、绿色发展等主题,从产业创新转型、发展海洋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组织企业界委员就企业创新管理、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总部经济、深化招商引资等问题开展交流讨论;组织高新区建设发展情况调研,提出创新立园、产业立园、人才立园等意见建议;与各县(市、区)政协联合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泉州经济长远发展”重点课题调研,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各县(市、区)政协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议题,就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空间体系、实行居住证制度改革、推动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保护历史村镇、突出特色文化建设、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加大产业转移力度等方面开展调研,提出100多条意见建议。《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专报件被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