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文芳介绍,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一次经济的“大体检”,目的是全面摸清“家底”,是为科学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如果体检数据不真实,医生开的药当然不能治好病,甚至会起反作用。”
“企业一定不要虚报、瞒报、拒报。”林文芳强调,真实数据对于企业和公众也大有裨益。“企业可以根据各类市场主体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向,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社会公众也能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做出就业、消费、投资等选择。”
据介绍,和前两次经济普查相比,这次普查最明显的变化是“科技范”——每个普查员将手持一个平板电脑一样的高科技装备PDA上门登记,对普查对象进行空间定位及《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核验,并现场拍照等,全程电子化操作,信息直报国家数据平台,确保普查单位真实存在,普查员实地上门。
“过去,完成一次登记往往要耗时近一个小时,有了PDA,最短10分钟就能轻松搞定。”省经普办工作人员介绍,“将来普查数据形成以后,福建全省有多少企业,分布在哪里,一张图显示得明明白白。”
对于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深入各地采集信息的普查员而言,最担心的就是普查对象不配合。“在前期摸底时,一次登门成功的很少,普查对象有的怕骗子,有的怕收税,有的抱怨生意不好。平均一家要登门两三次才能成功,最难的要登门十几次。”福州温泉街道办事处普查指导员黄舒航告诉记者,他负责采集汤边社区900多家法人单位、400多家个体户,每天要走访近50家普查对象,“我们不怕风吹雨打,不怕辛苦奔波,最怕的是遭遇‘闭门羹’、‘空城计’,‘千呼万唤’还是不配合。其实普查最终受益的是百姓。”
对此,省经普办提醒,上门登记的普查员均佩戴普查员证,上面有普查员的姓名和国家普查机构盖章。普查个体资料不用于普查以外的其他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明确规定,普查机构和普查员都负有对被调查对象的信息保密的义务,如果泄露被调查对象的信息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潘园园)
记者手记
别说普查“与我无关”
试点、划区、动员、核查……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今天起,第三次经济普查进入最关键环节,8万名普查员上门对260万普查对象入户登记。然而,不少人却认为“这只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无关。要么怕税收,要么怕麻烦,有的不敢报,有的懒得报,能推就推,推不掉就应付了事。
普查真的与我们无关么?还记得十年前的电荒事件吗?25个省(区、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全国陷入电荒困局。究其原因,源头在于装机容量不足,电力建设速度滞后于工业化需求增长。不清楚“家底”,供应难免捉襟见肘,伤害的不仅是GDP,更是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的利益。
经济普查,最重要的是实话实说,最需要的是热情参与。如果大家都瞒报、拒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得来的数据没有任何意义。错误的数据导致错误的决策,错误的决策最终伤害的是我们自 己。只有每个企业、每个个体户说实情、报实数,这次“体检”才能真实地摸清“家底”,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更加精准,最终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