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之本,德育为先。在省关工委的努力下,德育之花在八闽大地上绚烂绽放。2002年,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永安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提出举办德育“三牵手”活动,即在永安市中小学、社区和农村中,开展家长与孩子牵手、教师与学生牵手、老同志与青少年牵手的活动。10多年来,活动从小到大,逐步成熟,已经成为永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在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退休老教师罗德秀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罗老师和丈夫江昌镜考虑到家附近许多外来工子女因父母经常不在家,疏于管理,便在家中免费给孩子们开了一个“家庭学校”,辅导孩子们功课,教他们讲故事、唱红歌。就正当夫妇俩齐心协力贡献余热之际,江昌镜得病去世了,这给罗德秀带来了莫大的打击,曾一度放弃家庭课堂的教学。但一想到孩子们殷切的目光,罗德秀犹豫了,她说,“孩子们一到家里来,又禁不住地勾起继续教孩子们的想法。”于是,她收起了眼泪,继续将丈夫和自己的爱心延续了下来。
永安市关工委的德育“三牵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田县关工委的创“五好”活动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项活动的背后功臣就是大田县关工委主任范起潥。人员少、经费少、办公地点小等问题,没有阻挡范起溧关心下一代的决心。在他的带领下,大田县所有村居、中小学共建立起基层关工委组织318个,涵盖了18个乡镇村和社区,工作队伍也由原来的200人提升至7000多人。同时,大田一中的“三带”活动、大田城关二小的“校园110”、大田六中的“道德银行”等一个个特色教育品牌成为了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盏指路明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范主任能够把班子团结得起来,有事大家干,有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是大田县关工委顾问周克耶对范起溧的肯定。在大家的肯定声中,范起溧在关心下一代的漫漫长路上走得坚定。但殊不知,一开始接下关工委工作重任的时候,他的老伴王秋娥是极力反对的。“他之前在政府工作很忙,我想,这下退下来,应该好好地休息一下。而且他患上糖尿病有20多年了,必须按时打针、吃药控制血糖。”但看着一心记挂下一代,因为工作而焕发精神的范起溧,渐渐地,王秋娥开始支持他。而眼望着十多年来,自己为青少年撑起的这把“关爱”大伞,范起溧的脚步更是停不下来了。
浓浓的关爱暖人心,这份关爱乘着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春风吹向了漳州市龙文区。那里有一对姐妹花——王舒静和王舒怡。在很小的时候,她们的父母就去世了,一直与外婆相依为命。在得知姐妹俩的家庭变故后,龙文区关工委的同志们在第一时间发动学校师生捐款,并且把善款留在村里,委托村里照顾姐妹俩的生活。同时,还积极给学校做工作,减免姐妹俩的学费。并且每年春节前后,他们还到姐妹俩的家里走访慰问,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8年。而在龙文区,被温暖包围着的孩子不仅仅只有王舒静和王舒怡两姐妹,还有另一个女孩陈艺娜。她从5岁起,手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导致行走不便。而姐姐和弟弟的相继去世,一次次打击着原本脆弱的家。面对着家庭的变故,坚强的母亲扛起了照顾艺娜的重担。多年来,除了妈妈的爱,还有一份关爱让艺娜铭记于心。这份关爱来自龙文区关工委的老同志们。“我从小到大,老爷爷都很关心我。我们有困难时,他们都会尽力地帮忙。还帮助我申请残疾证。”艺娜发自肺腑地说。为了方便艺娜的生活与学习,龙文区关工委还与龙文区残联共同送给她一部三轮电动车和助学金。
用自己的爱心关注下一代的还有宁德市关工委的王华秋老同志。王老1991年离休后,被聘为宁德几所中专学校和九都学区的校外辅导员。他没有子女,当他了解到个别学生家庭困难后,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吃住,十几年来从不间断。他看到家中住着的有些孤儿不爱讲话,生活上有需要不敢开口,就鼓励他们,还时不时地带一些小玩意让孩子们开心。渐渐地,这些孩子也变得开朗了。王老每月微薄的工资,除了要解决水电家用和孩子们的吃饭问题,还要给几个上大学的孩子交学费、生活费,一年到头所剩无几。面对这一切,王老却乐在其中。在王老筑造的温馨“家园”中,他把自己的爱洒进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着。孩子们对他的称呼从最初的“华叔”变成了如今的“阿爸”,看似普普通通的称呼,却满怀着尊敬和感激。十几年间,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长成才,走向天南海北,却没有一个人会忘记这里有一个“家”,“家”中有一个时时牵挂着他们的“阿爸”。
福州第十一中学的退休教师林秋人,利用网络参与教学,开辟了关工委工作新途径、新领域。林秋人退休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积累了大半辈子的经验。如何将这些经验与他人分享呢?反复探索后,她开始一步一步地学起了使用博客。除了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外,还经常把小网友们发给她的文章仔细修改、点评后,发至自己的博客中。在她看来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林秋人博客育人的新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许多孩子也慕名前来。“林老师对我的文章的点评很认真细致,我真的很感激。”经常发作文给林秋人点评的一位小网友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博客点评,事情虽小,但传递的能量却巨大,而这小小的举动,也彰显着这位退休老教师对下一代的真切关爱。
在各个感人事迹涌现的同时,各地关工委也纷纷打造了许多先进典型,如,泉州市的“百万大手牵小手”、厦门市的“关爱大联盟”、龙岩市的“苏区魂主题教育活动”、漳州市的“时代精神教育”、南平市的“百团下乡、千人传授、万户受益工程”等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经了初创探索阶段的艰辛、发展阶段的稳步前行、提高阶段的有力创新以及科学发展阶段的进一步向前,多年来,福建省各级关工委始终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做出新贡献。而正是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福建省的关心下一代事业才得以更加持续、蓬勃地发展。韶光易逝,年华易老,25个春秋,不变的是那份育新苗之心,而这份哺育情怀终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