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十七载硕果累累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56
1996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统一部署,让处于东海之滨的福建与西部旱塬的宁夏从此心手相牵。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历经十七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两省区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群携手并肩、共同发展,写下扶贫开发伟大事业的华彩篇章。

创闽宁模式树扶贫丰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贺兰山东麓的闽宁镇,如今已成为闽宁两省区扶贫协作的成功典范。8000多移民从最初的规划果敢起步,坚持种养结合、农科教结合、贸工农结合,到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从开发初期的500元增加到4040元,脱贫步伐远远超越了预期。

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创新扶贫协作方式,扩大扶贫协作规模,拓展扶贫协作领域,丰富扶贫协作内容,增强扶贫协作效果。17年来,通过两省区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闽宁协作已经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为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领域合作的新格局;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发展为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闽宁模式”。

2008年7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经验交流会指出,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始终高度重视东西扶贫协作,坚持每年举行高规格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确定对口扶贫协作重大事宜,通过政府援助、企业协作和人才交流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堪为东西协作的成功范例,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携手共发展并肩谋双赢

1996年至今,福建省级财政援助3.54亿元,对口市县区援助4.15亿元,社会各界捐助折款1.72亿元,用于支持宁南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教育卫生文化等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17年来,福建省先后帮助宁夏贫困地区建设了闽宁镇、石狮镇等一批生态移民示范村和140个闽宁示范村。同时,在宁南山区援建公路352公里,打井窖1.5万眼,解决了30万人、10余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修建了一大批水利水保、农村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近50万贫困地区群众受益……

闽宁协作,同时也为两省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几年来,在宁夏投资的福建企业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投资项目涉及房地产、能源、生物农业、电子通讯、冶金化工、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旅游服务、食品加工等10多个领域。

目前,在宁闽商4万多人,福建企业、商户4000多家,涉及房地产开发、煤炭化工、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现代农业等20多个行业,福建企业累计投资800多亿元,年营业额达120亿元。

两省区旅游资源差异性明显、互补性强,在互送旅游客源、互推旅游产品、互通旅游信息等方面开展的合作,推动了两地旅游产业共同发展。

帮扶无远近真情著华章

闽宁协作的点点滴滴,换来了宁夏贫困山区的巨变。扶贫攻坚与创新机制的结合,协作支持与自力更生的结合,在沙与海、山与川之间,搭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真情之桥。

17年来,福建省以两年为一个轮换周期,先后选派8批119名优秀领导干部到宁夏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宁夏也先后选送13批211名贫困地区干部到福建挂职。两个兄弟省区负责协作工作的领导换了多任,但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从未丢失。

从不通航班到多航班往来,从帮扶到户到兴建产业园、打造产业城,再到宁夏枸杞节等商贸活动平台建设,一朵朵扶贫之花盛开在宁夏大地上。

福建百所学校为宁夏培训教师7038人次,向宁夏贫困地区派遣支教教师15批953人次;荒凉贫瘠的西海固地区,200多名福建医疗技术人员在这里辛勤工作,为当地医院培训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

山海之间,因为有了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所以有了共挡风雨、携手前行的巨大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