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各级法院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构建以案件审判、司法互助、司法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涉台司法格局,妥善化解涉台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台胞、台商合法权益。
“‘专科医院’,值得信任”
“有纠纷,我们马上想到涉台法庭,它就是化解台胞纠纷的‘专科医院’,值得信任!”天福茗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伟说。
厦门海沧区是大陆最早、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台湾百强企业有17家落户此处。为对涉台纠纷实行专业化审理,海沧法院于2012年6月15日成立大陆首个专业涉台法庭。
“以前厦门涉台案件一审在中级法院,二审就要到高级法院。现在将案值3000万元以下的涉台案件一审放在涉台法庭,大部分案件的二审也在厦门当地审理,为台胞节约了诉讼成本。”涉台法庭庭长曹发贵说。
涉台法庭坚持“最大化便民利民”原则,采取网上预约立案、利用科技法庭审理案件,实现了各类证据的可视化展示、远程证人作证,启动夜间法庭庭审程序,大大方便了案件当事人。成立一年多来,涉台法庭共受理各类涉台案件1039件,未引发一起当事人投诉和信访。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法院创新涉台案件审判机制,省高级法院和各中级法院均设立了审理涉台案件的民事审判庭,受理涉台案件较多的法院设立了17个独立建制的涉台审判庭、48个涉台合议庭。在案件审判中,各级法院既依法保障两岸当事人具有同等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又充分考虑涉台案件的特殊性和台胞当事人的特殊司法需求,畅通台籍当事人诉讼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其合法合理诉求。
“大陆司法的亲和力,让我们折服”
台商蒋先生将自己在连江安和水产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庄先生,但遭到公司另一股东王先生的反对。王先生认为自己应当优先受让蒋先生的股份,蒋先生则有不同看法,最终双方打起官司。
连江法院与福州中院一起邀请3名涉台案件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特邀调解员中有蒋先生的台北同乡,也有水产养殖行业的同行,一番叙乡情、谈行情,王先生、蒋先生的对立情绪渐渐消弭,最终确定了一个公允的调解方案。蒋先生满意地说:“大陆司法的亲和力,让我们折服!”
为优化涉台审判调解工作,连江法院结合业务范围、个人威信、专业优势等因素,对全县台胞、台商、台属进行优化选择,精心运作涉台民商事案件特邀调解员选聘工作。2010年5月,马祖知名人士王诗如先生被聘为首位涉台民商事案件审判特邀调解员,这在大陆尚属首次。
连江法院院长连强说,聘任台籍调解员,可以借助其与涉诉台胞、台商的同乡之情、同业之谊,增进后者对大陆法院审判的信任,促进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确保台胞、台商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聘任台籍人士担任涉台案件调解员,是福建省涉台司法的一个亮点。近年来,福建省法院探索建立涉台案件全面、全程、全员调解模式,把调解范围拓展到涉台民商事、刑事附带民事、行政等各个审判领域,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等诉讼全过程;聘任在福建投资兴业、在台胞中享有较高威信和影响力的139名台胞担任涉台案件特邀调解员,共参与审理各类涉台民商事案件3723件,调解撤诉率达46.18%。
此外,福建省还试行台胞担任涉台案件陪审员工作。法院加强与台办、台商投诉中心、台商协会等机构协作,建立纠纷信息共享、委托台办和台商投诉中心调解、涉台诉讼指导、联动开展涉台纠纷调解等制度,实现涉台纠纷快速、便捷、彻底解决。
“感谢你们贴身又贴心的服务”
“感谢你们贴身又贴心的服务,维护了我们的权益,保全了我们的商业信誉。”中秋节前夕,漳州中院涉台案件审判庭驻漳州台商投资区办公点内热闹异常,投资区内一家台资企业法务总监特意来表达谢意。
不久前,这家台企被诉拖欠货款。合议庭从方便诉讼的角度考虑,将案件安排在台商投资区办公点开庭。开始时,调解多次碰壁,法官请台胞调解员黄信辉出马斡旋。黄信辉飞回台湾和这家台企的老总促膝恳谈,了解到因对方提供的零配件存在质量问题,这家台企准备提起反诉维权。于是法官提出将货款纠纷与质量纠纷一揽子解决的和解方案,得到双方的积极响应,最终达成和解。
为了给台胞、台企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福建全省法院实施涉台审判工作的“贴身模式”——在台商投资区、台企聚集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服务联络点,并开设涉台审判服务电话专线和司法服务信箱。针对两岸法律制度不同,部分台胞、台商对大陆法律不够了解的情况,向涉台案件当事人发放涉台民商事诉讼指南。同时,积极开展“司法大走访”、“法官进台企”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了解企业需求,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从源头上减少涉台纠纷的发生。(本报记者 闵凌欣 通讯员 何晓慧 刘荫花)